↑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士大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一批门人食客编写。

B.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书,其作者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C.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来人们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表示特定的年龄。

D. (乙)选文中的一些短语或句子已经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择善而从”“三入行,必有我师”。

3.(乙)第一章从________、_______ 、______三方面来说。

4.孔子认为对待他人要“择其善者而从之”。结合孔子的这一观点,请具体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甲)选文中“友人”的做法。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