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并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商帮衰落的原因。

高一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