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学校开放实验室提供的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传统实验,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

传统实验研究:

(1)图中甲溶液最好选择_____。(填“稀盐酸”或“CaCl2溶液”)。(资料: CaCl2溶液显中性)

(2)若图中步骤II和步骤III出现:_____现象时,则说明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3)若图中步骤II和步骤III出现:_____现象时,则说明氢氧化钠固体完全变质。

(4)写出步骤I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

但在反思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为何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及其用量的控制对检验变质程度的影响仍然比较困惑,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分别利用数字化实验来解决他们的疑惑。

数字化实验研究:1. 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数据采集器、pH传感器、泵动式二氧化碳传感器、电脑、磁力搅拌器、酸式滴定管、铁架台、弹簧夹。

药品:NaOH部分变质的溶液样品、碳酸钠溶液(模拟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后的溶液)、稀盐酸、CaCl2溶液。

2.分组实验

第一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用酸式滴定管逐滴滴加稀盐酸和泵动循环二氧化碳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形成的“时间-CO2”曲线图(如图3、图4)。

(5)比较分析图3和图4:两图中的a点之前都尚未加入稀盐酸,反应尚未开始,曲线没有发生变化。图3中,a点和b点之间平稳略有轻微上升,b点之后曲线开始明显上升。说明a点到b点之间滴入的稀盐酸主要与_____反应,体现_____优先原理;说明a点到b点略有轻微上升的原因:_____。图4中a点开始滴加稀盐酸,几乎立即产生二氧化碳,说明氢氧化钠_____(“部分”或“完全”)变质。

第一组同学的反思:在传统实验中,没有使用酸式滴定管逐滴滴加稀盐酸,且没有灵敏数字传感器的实验条件下,选用稀盐酸只能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很难判断氢氧化钠的变质成都。

第二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用酸式滴定管逐滴滴加CaCl2溶液和PH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形成的“时间-pH”曲线图(如图5、图6)

(6)同学们在实验二中都加入课过量的CaCl2溶液,比较分析图5和图6:图5中pH曲线的起止值,说明结束后,溶液是_____性,氢氧化钠_____(“部分”或“完全”)变质。图6中,溶液pH曲线逐渐下降至a点后pH=7,继续滴加CaCl2溶液pH不变,说明原因:_____。

第二组同学的反思:在传统实验的步骤II中需要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

实验反思:传统实验和现代数字化实验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为补充。化学实验教学要靠这两条腿协调走路。

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