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公亭记(节选)

何文渊

(甲)刘宋康乐侯谢公灵运出刺温州,每政暇即游江心寺,寺之境界,宛在江中,足以远尘俗而绝嚣喧也。寺之侧旧有谢公亭,相传谢公来游必憩息于此,今千有余年,而废兴者数矣。

……其亭十楹,高一丈二尺,深一丈六尺,涂以丹粉,绘以兰蕙,周回杂植竹木怪石中置图书笔砚极为幽雅。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倚席怡情,则潮水之生落,鱼龙之出没,咸集眼底,宁不令人心旷神清,万虑尽销息乎。谢公禀性旷达,酷好山水,宜其休休之暇尝游于此也。

……公之诗歌,高出六朝,虽不可同于召公,而遗泽及人远矣!不然,何得名于温郡之多欤?

正统二年丁巳(1437年)四月记

注:本文有删减,“……”表示文段内容省略。

(乙)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唐·李白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1.下列加点字解释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B.足以远尘俗而绝嚣喧也/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桃花源记》)

C.不然,何得名于温郡之多欤?/何陋之有(《陋室铭》)

D.涂以丹粉,绘以兰蕙/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2.根据选文及所学,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谢公即谢灵运(温州人),是南北朝诗人,山水诗派的创始人,其山水诗意境唯美,诗中有画。

B.(乙)文中唐朝诗人李白不只游览过谢公亭,也曾游览过江心屿并写下“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的千古佳句。

C.温州澄鲜阁名称出自于谢灵运诗句,温州还有许多古迹与他有关,如“池上楼”

D.“诗之岛”江心屿不仅李白游览过,唐朝诗人杜甫和孟浩然也曾到此一游,留下了名句。

3.试赏析(乙)诗中“客散青天月”中“客散”的作用。

4.(乙)诗颇有意境美,从颈联和颔联中任选一句对(乙)诗进行文字描写并鉴赏。

5.用“/”断句。

周 回 杂 植 竹 木 怪 石中 置 图 书 笔 砚 极 为 幽 雅

6.翻译下列句子。

公之诗歌,高出六朝,虽不可同于召公,而遗泽及人远矣

7.同一地点,不同时期,不同的人游览会有不同的感觉。结合(甲)(乙)两文,试分析二者不同的心境,并简要分析产生此种心境的原因。

九年级语文对比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