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似乎有些“平淡”,一个表征就是能够引起公众广泛热议的作品并不多见。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情形。国为无论是传播手段还是营销方式,当下都要远胜历史上任何时期,并且伴随着高等教有渐趋普及,读者受众群体也大幅度增加。接照常理,如果品质过硬的作品出现,不敢说产生轰动效应,至少在某个阶段会成为引发公众热议的话题。然而,这样的情况并不多。是我们时代的文学作品数量衰减、质量衰退了吗?显然也不是。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当代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汲取现代以来各种文学流派、思潮、方法与观念的滋养,较之20世纪文学,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从手法更新上都已取得长足进步乃至超越。在纸质期刊、出版和网络介质上,作品的发表数量更是呈指数级攀升。

那么,为什么文学热门作品反倒少了呢?这意味着一定有某种文化格局和结构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从文学的内部、外部以及文学与生活之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此种现象的原因。

从文学内部发展而言,新时期文学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向内转”之后,渐形成一套“文学”话语,倡言文学的自律性和主体性。这本来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至其极致和新世纪以来的末流,则出现三种较为突出的特征:专事注重技巧的形式主义,与公共性脱离的个人主义以及娱乐取向的消费主义,它们共同指向思想性和主体性价值的缺失。这无疑会导致对重大社会议题的忽视乃至无视,使一部分创作者日益走向半封闭的圈子,自然不可能产生广泛影响。

具体到小说门类上,社会、现实、生活的急速变革极大冲击了虚构写作。人们的认知常常赶不上社会变革的速度,这种不同步让小说滞后于热点话题,其传播空间被迅速崛起的各类新兴媒体上时效性更强的“非虚构”所挤占。当然,小说不同于新闻写作,本可以借助总体性把握、深度思考和价值观念的创设赢得更为长效的结果,但遗憾的是,在快节奏变革和聚焦短期注意力的语境中,当下不少小说失去定力,没能发挥所长。

从小说创作、流通与接受的外部环境来看,无疑也在发生持续性裂变。以媒体而言,从口头文学形态的人际互动,到超越地域和时间限制的书面印刷文学,再到全媒体时代全球范围内“全民写作”式的即时文互,传统认知中的“小说”在这种语境中只是人类抒情、达意、叙述、反思的诸多方式之一,不再处于审美艺术形式的中心地带,更多新型表述方式已经出现。

从文学与生活的互动而言,现实社会生活无疑决定文学的形态。其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无疑是人,随着生产、传播和阅读样式的改变,创作者和接受者在交互语境中发生移形换位或者说互为主体,作者的权威在消失;读者的参与和介入,让文化消费的自由度和多样性得到彰显;读屏时代的到来,让沉潜涵泳具有反刍意味的阅读方式转向快捷、直观、感受体验主导的阅读方式。当然,作为精神性产品,文学具有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人们的文化观念、美学趣味、伦理道德和价值立场。但它持续受到来自轻阅读、消费娱乐性文化产品多方挤压,除非真正意义上叙述新的经验,发明新的形式或者说树立新的价值,否则不可能从中胜出。

这一切并不味着小说会消失。随着时代变化,具体“文学”形式也许式微,但“文学性”并不会消逝,它作为“文学”的精粹会变形、化身、落脚于其他艺术形式之上——即便是传统的小说形式也依然会寄身于新兴媒体之上,就像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事实:老的媒体形式会成为新的媒体形式的内容。换个角度而言,文学尤其是小说反倒可能因此而获得它无法替代的优势,几乎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像文学一样更多是个人化的劳动,这使得它能够更大程度上避免来自外部的侵扰,而集中于情感、精神和思想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成为短时间内的热点话题己经不重要。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今天的文学在传播手段和营销方式上都要远胜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较之以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B. 如今很难有品质过硬的作品出现,也很难产生轰动效应,这与现代人包括作家在内的浮躁功利有关,也与某种文化格局和结构发生变化有关。

C. “纯文学”至其极致和新世纪以来的末流,则出现三种较为突出的特征:形式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消费主义。

D. 小说总体上来说属于虚构写作,其传播空间被迅速崛起的各类新兴媒体上时效性更强的“非虚构”的交流方式所挤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学创作不可能脱离社会实践,对重大社会议题的忽视乃至无视,使一部分创作者日益走向半封闭的圏子,自然不可能产生广泛影响。

B. 文学持续受到来自轻阅读、消费娱乐性文化产品多方挤压,如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注定在多方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

C. 随着生产、传播和阅读样式的改变,创作者和接受者在交互语境中发生移形换位或者说互为主体,但读者更决定了阅读的样式与方式。

D. 在节奏变革和聚焦短期注意力的语境中,当下不少小说失去定力,没能发挥所长,已完全失去了其中心地位而被其他交流方式取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形式正在衰微,新兴媒体正在兴起,但作者相信文学尤其是小说因为新的媒体形式的出现反倒可能因此而获得它无法替代的优势。

B.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像文学一样属于个人化的劳动,这使得它能够更大程度上避免来自外部的侵扰,而集中于对个人情感、精神和思想的表达,体现个性化的特点。

C. 根据作者的观点,诸如《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这些文学作品将永远是人类精神力量与思想价值的瑰宝。

D. 文学自古以来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其发挥影响往往是静水流深,潜移默化。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