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孟頫传

帝(元世祖忽必烈)欲使孟頫与闻中书政事,孟頫固辞,有旨令出入宫门无禁。每见,必从容语及治道,多所裨益。帝问:“汝赵太祖孙耶?太宗孙耶?”对曰:“臣太祖十一世孙。”帝曰:“太祖行事,汝知之乎?”孟頫谢不知,帝曰:“太祖行事,多可取者,朕皆知之。”孟頫自念久在上侧,必为人所忌,力请补外。二十九年,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官事清简。有元掀兒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兒,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兒自归,郡中称为神明。佥廉访司事韦哈剌哈孙素苛虐以孟頫不能承顺其意以事中之会修《世祖实录》召孟頫还京师乃解。久之,迁知汾州,未上,有旨书金字《藏经》,既成,除集贤直学士、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迁泰州尹,未上。

至大三年,召至京师,以翰林侍读学士,与他学士撰定祀南郊祝文,及拟进殿名,议不合,谒告去。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召除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祐元年,改翰林侍讲学士,迁集贤侍讲学士、资德大夫。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有不悦者间之,帝初若不闻者。又有上书言国史所载,不宜使孟頫与闻者,帝乃曰:“赵子昂,世祖皇帝所简拔,朕特优以礼貌,置于馆阁,典司述作,传之后世,此属呶呶何也!”俄赐钞五百锭,谓侍臣曰:“中书每称国用不足,必持而不与,其以普庆寺别贮钞给之。”孟頫尝累月不至宫中,帝以问左右,皆谓其年老畏寒,敕御府赐貂鼠裘。(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

1.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项是

A.佥廉访司事韦哈剌哈孙/素苛虐/以孟頫不能承顺其意/以事中之/会修《世祖实录》/召孟頫还京师/乃解。

B.佥廉访司事/韦哈剌哈孙素苛虐/以孟頫不能/承顺其意以事中之/会修《世祖实录》召孟頫/还京师乃解。

C.佥廉访司事韦哈剌哈孙/素苛虐以孟頫不能/承顺其意以事中之会/修《世祖实录》召孟頫还 /京师乃解。

D.佥廉访司事韦哈剌哈/孙素苛虐/以孟頫不能承顺其意以事/中之/会修《世祖实录》/召孟頫还京师乃解。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录是编年体的一种,是记录一朝一代的国政章制的重要典籍,具有档案性史料的价值,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B.东宫是太子所居的宫殿名,特指太子。如若太子当了皇帝,曾经长期住过的地方就被称为潜邸。

C.古人称字以示尊重,而称自己则往往用名表示自谦。文中皇帝以字称赵孟頫是对他的极大恩宠。

D.署在古代官场指兼职,意为代理或暂任某职。赵孟頫出京任济南路总管府同知,其长官总管缺任,由赵代理其职,管理府中事务。

3.下列关于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赵孟頫做事小心谨慎。皇帝想让他参预中书省事务时,赵坚决推辞;想到自己长期在皇帝身边办差,必为人所忌恨,所以极力请求外调。

B.赵孟頫平时声望极高。仁宗皇帝平素即知道他的名声,即位后就任命他担任集贤侍讲学士、资德大夫,并把他比作唐代李白、宋代苏子瞻。

C.赵孟頫深受皇帝宠幸。世祖下令赵孟頫出入宫门不受限制,仁宗皇帝得知他年老怕冷不能到宫中来,下令拿出皇宫仓库的貂鼠裘衣赐给他。

D.赵孟頫常受同僚忌恨。担任济南路总管府同知时,韦哈剌哈孙因其不能顺承自己意愿而恶意中伤;仁宗时更有人上书反对他参与国史编写。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见,必从容语及治道,多所裨益。

(2)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