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始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劝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乃约统制王世隆等人径趋金营,安①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②接连,③草窃间作。遂奏疏言军政之敝,拟别创一军,以飞虎为名。乃度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兵买马。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上降御前金字牌,俾④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 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故号以“稼轩”名。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注)①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②溪峒蛮獠: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③砦栅:为防御而设的竹木 栅栏等障碍物。④俾:使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弃疾间与之游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义端一夕窃印以逃  醒能述以文者

C.弃疾受而藏之     泉香而酒洌

D.斩安国于市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辛弃疾一开始就决心南下归顺朝廷。加入耿京的起义军后,他劝耿京也早做南归的决策。

B.辛弃疾回到海州,发现耿京已被叛徒张国安、邵进杀害。于是他带着统制王世隆等人,杀进敌营,杀死了正与敌军喝酒的张国安。

C.辛弃疾在修建“飞虎军”军队营房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D.辛弃疾为人豪爽重气节,能识别提拔才智出众的人。他认为人生在于勤奋,应当以耕田为第一,所以给自己取号为“稼轩”。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京益壮之       壮:   ②乃约统制王世隆等人径趋金营 趋:

③安国方与金将酣饮 酣:   ④乃度营垒故基           度: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九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