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文)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乙文)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选自苏轼《赤壁赋》)

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始指异之           始:才

B. 岈然洼然           岈然:山谷幽深的样子

C. 而卒莫消长也         卒:最终

D.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不知日之入           ②耳得之而为声

B. ①箕踞而遨             ②而未尝往也

C. ①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D. ①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②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以客观的笔调再现了作者游西山过程中所见到的卓尔特立的西山的形象。

B. 甲文运用“缘”“斫”“焚”等动词,准确传神地表现了作者急切的心情。

C. 乙文以苏子答客展开,表现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 乙文中有不少四、六字句,句式整散结合,注意押韵,体现了文赋的特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5.请用划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