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

1.下列句子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虽有槁暴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无以至千里

D.举匏尊以相属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下列各项中加横线字解释不准确的是(     )

A.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露:白茫茫的雾气)

B.是故无(贵:地位高。贱:地位低)

C.假舟楫者,非能也(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

A.蚓无爪牙利       惑不解 

B.皆出于此乎       可怪也欤

C.至无见而犹不欲归   吾与子之共食 

D.师道之不传久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游于是乎始             B.弟子不必不如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吾从而师之

5.下列各项关于句式分类正确的是(     )

①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②凌万顷之茫然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而今安在哉

⑥不拘于时

⑦月出于东山之上

⑧渺渺兮予怀

⑨何为其然也

A.①②/ ④/ ③⑥⑦/ ⑤⑨/ ⑧

B.①④/ ②/ ③⑥⑦/ ⑤⑨/ ⑧

C.①②/ ③⑦/ ④⑥/ ⑤⑨/ ⑧

D.①②/ ③⑥⑦/ ④/ ⑤⑨/ ⑧

6.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的方式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苏文中主客问答其实是苏轼两种人生态度的交锋。

B.苏文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在朋友的安慰之下,苏轼最终从苦闷中走出来,通过明月与江水的阐述引发变与不变的哲理对比,表达了寄情自然的旷达情怀。

C.柳宗元是力主革新的政治家,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感到屈辱郁闷,于是游山玩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之情。本文是作者宴游西山之后所作,先写游其他山水时心情的抑郁,以此来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心有所托的精神的愉悦。

D.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是柳文的一大特色。文中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色彩。“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仿佛融入西山景色之中,忘情于山水,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