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苏轼《赤壁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边际。

B.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引:拿、取。

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愀:忧愁、凄怆。

D.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天亮。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B.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C.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D.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踞,古人席地而坐,两腿前伸,呈簸箕状,称“箕踞”。

B.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谥号。谥号是我国封建帝王所专有的。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原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做的拟乐府《短歌行二首》。

D.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文用“过”“缘”“斫”“焚”等动词,精当地描述了游览西山的悠闲心情。

B.西山之巅所见美景,令作者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获得了精神慰藉。

C.苏轼运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超脱情怀。

D.苏轼“乐水”,柳宗元“乐山”,两文异曲同工,表达了特殊人生境遇中对自然的感悟。

5.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中的句子。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2)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