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回忆胡适之先生——如沐春风二十年 (节选)

傅安明

“无为而治”是胡先生最有兴趣的话题之一,他常会和我们谈起,他说“无为而治”并非一事不做,而是尽量授权属员完成他们职权以内的事,培养他们的学识能力,训练他们负责任,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够负起责任来处理他们职权以内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一种分层负责的制度。只有这样,做长官的人才有时间专心做他的政策思考、结交朋友、选用人才等属员所不能帮他做的事情。一般长官都喜欢用他的聪明干预属员的专业工作,有时也会做得很出色,但是以后他的属员都会把别的事情也送来请他管。事情管多了,什么事也管不好,手下人反而不必尽心办事,不愿负责了。他生平最佩服蔡元培的领导作风。他每次提到蔡元培时,总是只称蔡先生而不名。他说,蔡先生在北京大学及中央研究院时代,只谈政策,不管行政,他最会用人,而对人信任亦专。丁在君在中研院做总干事,他在北大做教务长,都是全心全力替蔡先生办事,而蔡先生也希望他们都是做到“独断独行”的助手。胡先生也提到蒋梦麟因受蔡先生影响,也颇懂得“无为而治”的道理。在1931年蒋梦麟重任北大校长的第一年,他得到几个基金会的经济支持,复兴北大,他第一件事是聘请各业最佳教授。他对北大几位院长说,各业专才只有各院系行家才知道,所以聘任新人是各位的责任,他不干预,辞退老人是他的责任,他全权处理。以普通校长的作风,并无勇气负起责任来辞退老人,而往往会插手在新人聘用上做文章。普通长官也往往不肯信任部属处理专业事务而喜欢插手干预,但对专业人员无力做到而希望长官出面支援者,这位长官反而并无能力与声望以解决下属面临的团局。故“无为而治”是要各级人员分层尽力,部属为其所当为,所能为,长官只有授权,而不代劳不干预。遇到长官当为之事,则长官亦有能力为部属支援,共同完成任务,此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也。

胡先生曾告诉我们,他在一九三五年八月间《独立评论》之《政制改革的大路》一篇文章里,曾劝当时的蒋委员长不要干涉他职权外的事。他说:“那时除军事以外,内政、外交、财政、教育、实业、交通,都有蒋委员长个人积极干涉的痕迹。其实这不是‘独裁’,而是‘打杂’;这不是‘日理万机’,只是‘侵官’。天下没有万知万能的人,也没有一个能兼百官的事。‘侵官’之害能使主管官吏不能负责做事。”他又说:“最高领袖的任务是自居于无知,而以众人之所知为知;自处于无能,而以众人之所能为能;自安于无为,而以众人之所为为为。凡察察以为明,琐琐以为能,都不是做最高领袖之道。”

21年以后,在1956年《自由中国》杂志的“祝寿专号”上,胡先生又写了一篇《述艾森豪总统的两个故事给“蒋总统”祝寿》的文章,文中劝蒋公要注意大事,不要只管小事,还引用《准南王书》所说的“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劝蒋公注意“无智、无能、无为”的六字诀。后来竟引起“国防部总政治部”发出长达六十一页题为《向毒素思想总攻击》小册驳斥的反应。这是胡先生所意想不到的。

胡先生在大使任内建立一种分层负责的制度,以发挥他“无为而治”的精神。他要求使馆同人尽量发挥各人的专业才能与抱负。他不察察以为明,不琐琐以为能。他以馆员之所知为知,馆员之所能为能,馆员之所为为为。在他任内,馆员多能负起责任处理各人职权以内的事,使他有时间专心做他的政策思考、结交朋友、政要沟通、应酬演说等属员所不能帮他做的事情。遇有必要,他会与属员分层合作,完成任务。那时,陈光甫在美洽办借款,他与光甫的合作,也是各尽所能,各从其人际与管道尽力疏通,再求整合以成事。

例如1938年11月25日财长毛根韬已将借款案件完全办好,只待总统签字。罗斯福忽对毛说:这几天广州、汉口相继失守,中国海口尽失,此后外援国防物资须经越南缅甸运入,作战益见艰难,万一中国不能继续抗战,则我签此借款之约,必为孤立派所攻击,故此约必须搁置。毛无去说服总统,乃立即电约胡、陈二人至其寓所会商对策。胡、陈到后,三人会商结果,由胡、陈电请蒋委员长来一电报,表明抗战政策不变,然后再由胡晋见总统促其批准。后因前方战事紧急,蒋公亲赴前方视察,回电迟至十日后始到。罗得蒋电后始批准。但1938年是美国国会议员选举年(选举日为11月初旬),借款虽经批准,但公布日期则在12月初旬也。胡先生与政府显要常有“不拘形迹”之友谊,常能彼此坦诚谈出问题症结之所在,进而合力解决之。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胡适先生“无为而治”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A. 胡适先生在大使任内建立一种分层负责的制度,尽量授权属员,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够负起责任来处理他们职权以内的事情。

B. 胡适先生有时间专心做他的政策思考、结交朋友、政要沟通、应酬演说等属员所不能帮他做的事情。

C. 胡适先生曾劝当时的蒋委员长不要干涉他职权外的事,“侵官”之害是使主管官吏不能负责做事。

D. 胡适先生与政府显要常有“不拘行迹”之友谊,常能彼此坦诚谈出问题症结之所在,进而合力解决之。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及中央研究院时代,只谈政策,不管行政,他对人信任亦专,希望属下都是做到“独断独行”的助手。

B. 蒋梦麟受蔡先生影响,也颇懂得“无为而治”的道理,这从1931年蒋梦麟重任北大校长后聘请教授的事情中就可以看出。

C. “无为而治”是胡先生最有兴趣的话题之一,他常会和属下谈起;他也曾两次就此问题向蒋介石进言,但后者均置之不理。

D. 胡适先生在辞退老人的事情上负起责任,全权处理;而在新人聘用上,往往不插手不干预。

E. 这篇传记在介绍胡适先生的同时,还插入了蔡元培等人的事迹,这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胡适先生的“无为而治”,也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无为而治”的理解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