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薛瑄,河津人。性颖敏,甫就塾,授之《诗》《书》,辄成诵,日记千百言,至忘寝食。举河南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居父丧,悉遵古礼。宣德中服除,擢授御史。出监湖广银场,学益进。以继母忧归。正统初还朝,举为山东提学佥事。首揭白鹿洞学规,开示学者,延见诸生,亲为讲授。才者乐其宽,而不才者惮其严,皆呼为薛夫子。王振语三杨:“吾乡谁可为京卿者?”以瑄对,召为大理左少卿。三杨以用瑄出振意,欲瑄一往见。瑄正色曰:“拜爵公朝,谢恩私室,吾不为也。”其后议事东阁,公卿见振多趋拜,瑄独屹立。振趋揖之,瑄亦无加礼,自是衔瑄。指挥某死,妾有色,振从子欲纳之,指挥妻不肯。妾遂讦妻毒杀夫,下都察院讯,已诬服。瑄及同官辨其冤,三却之。都御史王文承振旨,诬瑄故出人罪,振复讽言官劾瑄受贿。论瑄死,系狱待决,瑄读《易》自如。及当行刑,振苍头忽泣于爨①下。问故,泣益悲,曰:“闻今日薛夫子将刑也。”振大感动。会刑科三覆奏,兵部侍郎王伟亦申救,乃免。起大理寺丞。也先入犯,分守北门有功。苏州大饥,贫民掠富豪粟,火其居,蹈海避罪。王文以阁臣出视,坐以叛,当死者二百余人,瑄力辩其诬。文恚②曰:“此老倔强犹昔。”然卒得减死。王文、于谦下狱,石亨等将置之极刑。瑄力言于帝,后二日文、谦死,获减一等。已,见石亨、曹吉祥乱政,疏乞骸骨。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

注:①爨:cuàn,1、为烧火做饭分爨(旧时指分家),分居异爨;2、灶。②恚:huì,怨,怒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B. 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C. 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D. 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明代在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的被称为举人,可参加次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

B. 趋拜,趋走拜谒,泛指请安、问候时所行礼节。趋,快走;拜,表示敬意的礼节。

C. 《易》,《易经》,与《诗》《书》《礼》《乐》《论语》合称为“六经”,为儒家经典著作。

D. 乞骸骨,这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薛瑄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初上私塾,先生教给他《诗》《书》,他就能背诵,每天能记成百上千的字,学习废寝忘食;出朝监湖广银场时,学问更有进步。

B. 薛瑄刚直不阿,不惧死亡。他不愿趋附因私而提举自己的王振,不怕得罪王振、王文、石亨等权贵;被诬陷入狱之后,即将被处决时,仍读《易》如故。

C. 薛瑄秉公断案,体恤民情。为给指挥之妻申冤,与同僚三次退回该案件;为救王文、于谦,向皇帝极力陈说;苏州贫民走投无路而犯罪,竭力为其辩护。

D. 薛瑄居官有为,受人爱戴。他勤于教务,曾被敬称为“薛夫子”;力纠冤狱,连王振的仆人都同情他的遭遇,曾被兵部侍郎王伟多次申救,后得到皇帝的器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才者乐其宽,而不才者惮其严,皆呼为薛夫子。

(2)都御史王文承振旨,诬瑄故出人罪,振复讽言官劾瑄受贿。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