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随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这是一种既富于贪婪的侵略性,又充满进取精神和生命力的东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工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因为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三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份

农业税收入

工商业税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1885

3071

40%

3923

51%

1911

4810

16%

20441

69%

材料四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它

总计

厂矿数

83

28

17

16

13

12

380

549

资本额(千元)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5

120288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材料二的相关事件之间的关系。列举一项这一事件中的企业。

(4)根据材料四,归纳1895—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