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苏轼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①以守,卒全其城。

(《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①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月色入户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卒全其城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根据内容填空。

(甲)文借月夜美景排遣胸中的________________ ,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怀;(乙)文记载了苏轼被贬除州时,在洪水泛溢使“城将败”之际,采取驱赶富人回城、_______________、让官吏分堵守护等措施保全了徐州城。

4.(乙)文记述的事迹,表现了苏轼怎样的精神品质?

八年级语文对比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