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分别回答问题。

奶奶的脊背

张中林

奶奶是我家的脊背。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脊背是不断变化的,它每一个阶段给我的印象也是迥然不同的。

幼年时,奶奶的脊背是一个温暖的摇篮。无论走到哪里,奶奶都把我背在背上。那时候,我喜欢热闹,哪里热闹我就吵着要到哪里去。我的这个脾性正合了奶奶的意,因为她喜欢看戏,有了我这个小祖宗,她去看戏就成了理所当然。

每每听说有庄子唱戏,奶奶早早地就把一家人的晚饭烧好,背着我出了门。奶奶虽然不识字,但是对于戏文却门儿清,还能唱上一些。我在路上无聊的时候,奶奶就哼着戏文逗我。我呢,被背篼兜着,一摇一晃的,像在摇篮里一样,不大一会儿就在奶奶的“催眠曲”中睡着了。等到我醒来的时候,戏一般都唱了十之八九。奶奶呢,背着风,靠在稻草堆上,眼睛盯着戏台,嘴里哼着,手还打着拍子,背篼一晃一晃的,那真是一种不一样的舒适呢。

看到我醒了,不闹腾,她也不问我;但是只要我哼唧一声,她就会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两粒糖果塞进我的嘴里。有了糖果,还有热闹,我自然也就舒舒服服地享受着自己的快乐了。

读书了,奶奶的脊背是一座平稳的桥。那时,我在村庄小河那边的小学里读书。只要下大雨,山洪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从峡谷里冲下来。放了学,我和小伙伴气喘吁吁地跑到小河边。洪水把河滩都吞没了。它咆哮着,翻卷着,裹挟着树枝、砂石和泥土一头撞了下来。那声响,如奔雷,那气势,万马奔腾。

我仗着自己会点水,脱下鞋子,把裤管挽到膝盖处,想试着蹚水过去。但一下水,我就吓得退了回来。那脚底的沙“嗖嗖嗖”地往下蹿,就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脚都踩不实,还怎么过河?

奶奶在对岸看到了,嚷嚷着。虽然听不见奶奶说的是什么,但她那团团转的焦急我还是看在眼里的。好在小伙伴的家人也赶来了,他们在河两岸很快拉起了一根绳子。奶奶从不许我一个人摸水过河,说怕我被水冲走,她总是固执地要背我。那么大那么急的水流,人稍不留意,就有可能被洪水冲走,我吓得闭着眼睛紧紧趴在奶奶的背上,心里默默地祷告着,祖宗保佑,祖宗保佑。

等到过了河,提着的心放下了,我从奶奶的背上溜下来,抱着奶奶的脸就亲。这么大的孩子还亲奶奶,羞不羞?乡亲打趣我。我并不害羞,我奶奶,我怎么不能亲了?  

那时,奶奶的脊背还是一根屋梁,家里大大小小的事,虽然有父亲,但是最后做决定的一般都是奶奶。人们都说,我的奶奶撑起了家里的半边天,这话我信!

而现在,奶奶的脊背完全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圆。也许是一生的劳动太过辛劳,奶奶四十多岁的时候,腰就弯了,而现在弯得更厉害了。虽然拄着拐杖,但是头却在拐杖头的下面,似乎脊背支撑不住她的身体。

有时候,我就悲哀地想,要是没有拐杖,奶奶是不是再也抬不起头来了呢?但是,奶奶却想得很开:“人生不就是求一个圆满吗?要是哪一天,我真的成了一个圆,你们不要悲伤,因为那是圆满的圆。要高兴,知道吗?”我强笑着,心底还是有些涩涩的。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幼年时,奶奶的脊背带给“我”怎样的感觉?

2.依据文章思路,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幼年时,奶奶的脊背是一个温暖的摇篮→读书了,奶奶的脊背是①_____→那时,奶奶的脊背是②_______→现在,奶奶的脊背是③_______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4.文章结尾处为什么说“我”“强笑”,心底还有些“涩涩的”?

5.为什么说奶奶是“我”家的脊背呢?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