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又见炊烟

邵继同

离开老家很多年了,很多的事慢慢地淡忘在记忆里。可是老家的袅袅炊烟却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清晰如昔。那灰白色的烟雾像轻轻纱,笼罩着静谧的村庄,带给我无限的温暖和美好的回忆。

②每天清晨,村里最生动、鲜活的画面是家家户户烟囱里冒出的淡淡的炊烟,而不是鸟叫鸡鸣牛哞狗吠。母亲每天都起得很早,天不亮就开始做饭,刚开始生火时母亲通常用稻草引火,此时柴草还未充分燃烧,烟囱里冒出来浓浓的黑烟,遇到湿柴时更是如此。当火苗在灶膛里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时,柴草燃烧旺了,炊烟很快就变成青蓝,继而变成灰白色,飘散在屋顶四周。

③村里的长辈们起床虽有先后,时间不一,但也不会隔得太久。每家每户的炊烟相继升起,村子充满了勃勃生机,就是因为村子有了人烟,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有蒸蒸日上的生活希望。

④每到春插、夏季“双抢”、秋收、冬种时,我们兄妹几个都要帮父母亲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不用母亲嗓子喊过几丘田,只要看到午炊、晚炊的炊烟升起,我们的心就得到了安慰,知道离开饭的时间近了。透过恬淡的炊烟仿佛看到母亲在侧屋灶前灶后忙个不停。灶膛里的火焰腾腾地,母亲祥和的笑脸上像飞上了一片片红霞,砧板上切菜的砰砰声和着大锅油煎豆腐的咝咝声,声声入耳。炊烟,母亲的呼喚;炊烟,家的方向。

⑤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农村里度过。小时候在村里玩,经常玩得忘了时间,这时只要谁说了声,你家烟囱冒烟了,小伙伴们就会意一笑,立马散开各自回家去。炊烟,是回家吃饭的信号,更是母亲深情的守望和呼唤。看到炊烟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那双勤劳、灵巧的手。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总能变魔术似的做上一顿丰盛可口的饭菜。到如今母亲立在门前等我回家吃饭的那一幕时常在脑海里浮现:袅袅炊烟在母亲身后,柔柔地,一缕一缕和母亲的发丝缭绕,淡淡的白雾中母亲成了欲飞的仙女……

⑥后来,我参加工作成家了。父母亲体弱多病,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在我们兄妹再三央求下,父母亲才离开老家进城生活。多少年了,老家的炊烟,依然那样熟悉,那样真实,散发着浓浓的亲情。那缕缕炊烟,就在我对老家魂牵梦绕的思念里;那淡淡的烟雾,牵引我一次次回到那可爱的家乡。

⑦袅袅炊烟,是家的味道,始终萦绕在我的心里。

(选自《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1.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2.填空:本文的写作思路:文章开头①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下文的回忆。然后②

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回到现实,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中心,深化主旨。

3.通读全文,谈谈你对第④段中“炊烟,母亲的呼唤”这句话的理解。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袅袅炊烟在母亲身后,柔柔地,一缕一缕和母亲的发丝缭绕,淡淡的白雾中母亲成了

欲飞的仙女……

5.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袅袅炊烟虽有弥足珍贵的亲情,紫绕着志在四方的儿女情思,但一定会消融在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之中。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