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

A.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 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逃难在外,漂泊无家。

C. 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 诗歌颔联上句写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斗柄横斜;下句写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运用对比手法,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 颈联主要描写了诗人饮酒和看江中浪花的情景,尾联主要描写了诗人“欲问”的内容和“眼中”看到的场景,二者共同表达了诗人“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