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冬,有司言:“县官(国家,下同)用度太空,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不左国家之急……”“……诏禁民敢私铸铁器煮盐者……没入其器物。”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

郡国多不便县官作铁器苦恶,价贵,或强令民买之……

——杜佑《通典·食货十》

材料二   令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间疾苦,教化之要。皆对日:“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盐铁酒专卖机构),毋与天下争利,示以俭节,然后教化可兴。”御史大夫桑弘羊则以为:“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夷爽、安边足用之本。往者豪强之家,得管山海之利,采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皆放流之人,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相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今纵人于权利,罢盐铁以资强暴,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并兼之徒奸形成矣。盐铁之利,佐百姓之急,奉军旅之费,不可废也。”

——杜佑《通典·食货十》

材料三   自万历元年到崇祯十七年(1573~1644年)的72年,从葡萄牙、西班牙、墨西哥、日本等国输入中国的白银达到一亿西元以上。这个数字仅指海舶输入申报之数,至于走私或私人带来还未计算在内。巨额的白银输入是以巨额的商品输出为条件的……又据统计,从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十六年(1700~1751年)的51年间,从西欧各国进口的白银达到6800多万元。

一一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清统一台湾以后,曾开放海禁,并于广东澳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江南云台山设立海关,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但后来由于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外国输入大量商品……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严密注意和防范。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汉武帝时期采取的盐铁政策的利弊。

(2)结合材料三、四,简要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清政府对于对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高一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