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①不论徐志摩先生身后毁誉如何,他岿(kuī)然独存的天才却不容人们轻易否认,他诗文中那种充沛横溢的激情永远使你感到鼓舞。有人把他的作品比做吃鸭梨般甜脆,我觉得是很确切的。②这寥(liáo)寂的文坛,已好久不再见到这样的文章了。直到读了钱钟书先生的作品,才感受到他真是一位不可 甲 (逼视/直视)的天才,他那奔放淋漓的小品文诚使人读了忘倦;而北方俗话所说的又“帅”又“干脆”处,在钱先生文章里更是屡见不鲜(xiǎn)。③而钱先生的浑灏沉雄、精光灵气则直欲驾辛幼安而上。尤其是那旁证博引睥(pì)睨无人的襟度,更与稼轩的左右逢源处拟迹比肩, 乙 (同工异曲/不谋而合)。④这固然应归功于才气,却更关乎作者的学养。有这样的天才与 丙 (学力/学历),在文坛上扩充领域,当然是无往而不胜了。

               (取材于吴小如《读钱钟书<人·兽·鬼>》,有改动)

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岿(kuī)然             毁誉

B.(liáo)寂             横溢

C.屡见不(xiǎn)          旁证博引

D.(pì)睨              左右逢源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逼视  同工异曲  学力       B.直视  同工异曲  学历

C.逼视  不谋而合  学历       D.直视  不谋而合  学力

3.下面一句话是从原文中摘出的,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一处是(2分)

如果用古代词人来比喻,徐志摩的飘逸活泼处不亚于东坡。

A.①     B.②      C.③     D.④

4. 对文中涉及到的四位作家,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再别康桥》就是具有格律美的好诗。

B.钱钟书,现代著名学者,他在《谈中国诗》一文中,站在中外比较的立场,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阐述了中国诗的特点。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豪,其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起句豪迈奔放、气势不凡,体现了豪放之风。

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的《书愤》抒发了意欲报国而不得的愤慨,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高三语文语言应用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