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着: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际联盟无疑是他努力一生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但他能否征服美国呢?”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均摘自《国际关系史》

(2)国际联盟的主要成果有哪些?它的成立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国联在美国的命运说明了美国政治的哪些特征?

材料三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姑息纳粹,任何人都不可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不能姑息残忍的行为……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能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同纳粹有和平。

——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炉边谈话”的依据,指出此后美国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变化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何影响?

高二历史连线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