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四十一个

苏联·拉夫列尼约夫

一支红军残部从里海岸边向卡拉库母沙漠撤退。玛莎是队里的神枪手,百发百中,每放一枪,都要数个数,她的死亡簿上已有四十个白卫军官了。

这天,队伍发现了一支白军的骆驼队,政委立即带着战士们追了上去。玛莎举枪瞄准一个中尉,一声枪响,“第四十一个”,玛莎数着数。

可中尉并没有被击中,他从骆驼后面举枪投降了,政委叶秀可夫决定把他押到司令部去, 路上交给玛莎看管。马莎走到俘虏面前,中尉正用一双碧蓝的眼睛望着她。玛莎恶狠狠地说:“别以为我是个女人,你就可以逃跑,第一次打空了,下一次可便宜不了你!”

他们终于到达了阿拉尔海,狼吞虎咽地饱吃了一顿抓饭。吃完饭,玛莎马上把中尉用缰绳捆来。此刻她的内心沸腾,诗兴大发,一心想把他们忍饥受冻,穿过沙漠的事写出来。中尉用那碧蓝的眼珠看着,惊讶地说:“你在写诗?”玛莎恼火地答道,“你以为我就得是个乡巴佬吗?”

中尉请她读一段听听,瑪莎说,“你听不懂,你血管里是贵族老爷的血,我写的是穷人,是革命。”

中尉说:“或许内容对我格格不入,可是人了解人总是可能的呀。”

“好,就依你。”玛莎开始给中尉读她写的诗。就这样,两人不知不觉地谈论起诗歌艺术来了……

政委急于把中尉押到司令部去,他决定派玛莎和两名战士由海路出发。他对玛莎说,好

好盯住俘虏,跑了,你也别活着。

小船沿着平坦的海岸飞驶,瑪莎望着逝去的海水,觉得海水蓝得什么都比不上。突然,她的目光与中尉的蓝眼睛相遇,不禁全身打了个寒噤:

“眼睛蓝得跟海水一样……”

傍晚时候,他们遇到了风暴,两个战士先后被冲下海,破烂的小船被海咆哮着冲向了岸边。在四面临水的小岛上,他们我到了一个鱼仓,里面堆着很多干鱼,他们用火药点着了火,用木板和肥鱼当柴烧。

中尉又病倒了,蓝眼珠浑浊无神,嘴里还说着胡话。玛莎悲痛地说:“他要死了,叫我怎么向政委交代呀……我的蓝眼珠的傻小子呀。”

中尉终于醒来了,他望着玛莎憔悴的脸上温柔的眼睛和欢乐的笑容,感激地伸出手指,轻轻抚着她的臂弯:“谢谢你!”

玛莎说:“我又不是野善,能眼看着一个人死吗?”

春天来了,蔚蓝的天空,海鸥在飞翔。玛莎找到了一所渔民小房,他们搬了进去,高兴地围着火炉说笑。

在这个荒岛上过了一段日子,两个人渐渐地觉得离不开对方。

这天,玛莎和中尉在沙滩上,中尉感慨地说,没想到人生最美满的日子是在这愁煞人的大海边度过的。他希望玛莎跟他一起到高加索去,埋头读书。玛莎激烈地反对他的观点,并且骂他是软体动物讨厌的小湿虫!两人争论起来,她扬起手,给了他一记耳光。

吵嘴过后,两人都赌气不说话,可是在这荒岛上能躲避到哪里去?中尉感到别扭,他找玛莎请求把吵嘴的事全忘掉。他爱她,也恨她,她对自已的信仰无限忠诚,使他们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玛莎也为分歧难过,两人重归于好。

下午,中尉发现海面上出现了一只帆船。他们挥舞着手臂,高声喊叫着。玛莎让中尉拿枪发信号。忽然,她发现情况不对,她看见舵柄跟前的人,肩上闪着金光。中尉发狂似地大叫起来:“我们的人!……未……快来呀,在这儿……”他把枪丢在沙滩上,跑入水中。

玛莎惊叫一声,端起枪,声嘶力竭地喊:“站住!你这下流的白党,回来!”

中尉沿着海岸在水中跑,跌倒又爬起。

玛莎举枪瞄准,可中尉仍在跑。“砰”地一枪,中尉中弹,他转身面对玛莎,倒下了。

她丢下枪,朝中尉跑去。中尉躺在水里,玛莎一下子跪到水里,拥抱他,把他的头紧紧搂在怀里,哭着喃喃地喊着:“蓝眼睛……我的蓝眼晴……”

海在咆哮,在狂吼,波涛汹涌,互相冲击着……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玛莎的死亡簿上的人数、“下一次可便宜不了你”的话,为最后中尉倒在她的枪下作了很好的铺垫。

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一句“你听不懂“…我写的是穷人,是革命”,就体现了玛莎内心强烈的阶级意识。

C. “荒岛”在小说中被赋予特殊寓意,在这里男女主人公可以摆脱社会给予他们的任何附加属性,从而回归到本性。

D. 尽管这篇小说没有激烈的战斗场面,但我们还是能从那一声枪响中,感受到那个时代两个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

2.请赏析文章末尾画线的句子。

3.玛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