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唐太宗论止盗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农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  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②晒:微笑。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2)或请重法以禁之 (_____)(3)自是数年之后(____)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 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

C. 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之志   D. 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用重法邪?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____ 、 ___ 、____

(2)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_________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