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永恒的旋律

①人们总是说时光会冲淡一切的,淡到无影无踪,淡到自己也会疑惑是不是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段故事,淡到你再也想不起当初的执著究竟是为了什么。正如苏东坡的一句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②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曾经的刻骨铭心真的可以淡如烟云吗?

③1952年,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到日本演出,偶然听说有个擦鞋童为了能够听到他的琴声,千方百计凑钱买了一张最便宜的票。演出结束后,他穿越了贵宾席,避开了社会名流的盛情簇拥,径直走到低档席,找到那位孩童,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孩子羞怯地说:“我什么都不要需要,只想听听您的琴声。”梅纽因的眼睛里刹那间溢满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心爱的小提琴送给了他。

④30年后,梅纽因再次访日演出时,他设法找到了当年那位孩童。这些年来,他的生活依旧清贫,充满了坎坷,但30年来他无数拒绝了许多想以高价购琴的人。当梅纽因再次问他是否需要量帮助时,他仍和第一次一样回答:“我什么都不需要,只想再听听您的琴声!”

⑤当熟悉的旋律再次从那把旧琴上流淌出来,当空中再次充满那穿越时空的情感时,在场者无不泪流满面……

⑥世间有了音乐,便有了永恒的旋律!

⑦也许,只有音乐,才是世间真正无国界的语言。

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人不像现代人仅仅把诗词、音乐当作高雅的消遗,而是作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据说高明的乐手抚琴时,若有通音律解其心者偷听,在弹琴者发挥得淋漓尽致,听者心潮起伏之际,那琴弦往往会骤然断裂!这细细的一根弦,实在是难以承受得住那种无形的力量,而两颗心也会同时被惊动。人们心中也是有着一根弦的,只有两个人的心弦同时被拔动,心才能相通,意才能相随。所以知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着“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有着“长存浩气,勿忘情义,日后再相知未晚”的情愫,彼此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言语,甚至连暗示也显得多余,当饮酒时自会举杯同饮,当高歌时自会携手放歌。其实,人们所期待的,不正是这样一份心灵的依托与牵挂吗?

很多年以前,沿着一座巍峨的山峰脚边,静静地,一叶扁舟正漂在那条不知名的江河上。天空中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蒙蒙小雨,树木,山峦,舟影都蒙在一片洁白的轻纱里,显得飘渺、绮丽。一袭青衫的俞伯牙正端坐抚琴,沿江旅游。听着淅沥的雨声,眼望着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俞伯牙琴兴大发,琴声如水般从他的十指下流淌出来,此时的他已把全部的情感融入其中。俞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些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透过烟雨迷蒙,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打柴人,他就是传说中的钟子期。钟子期闭目倾听。伯牙意在高山时,琴声就高昂激越,子期赞曰:“巍巍然如泰山,妙哉!”伯牙琴声一转,意在流水,柔和悠扬,子期赞曰:“妙哉!洋洋然如江河。”一曲终了,余音未散,高山流水传为千古佳话……

⑩无论对俞伯牙还是钟子期来说,能够遇到对方,实在是他们的福气。那种肝胆相照、惺惺相惜的情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长叹,又是多少人内心狂热的呼喊!

⑾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无知音,于是绝弦破琴,终身不复弹琴!

⑿牙师好觅,知音难求!

⒀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人我们一生中也许只能碰到一次。跟你擦肩而过的可能正是你寻觅已久的。如果你遇到了,那是你的运气;如果你失之交臂了,那是你的悲。

⒁回头看看我们所经过的岁月,确实有太多的东西已经淡去了。不过那是因为它本身并没有真正感动过我们,本身并没有真正进入过我们的心灵深处。在我们的生命中,它们只是一些点缀或过客而已。但我坚信:世上总有一种东西永远不会被时间稀释,这,就是生命中永恒的旋律。这种旋律,它剔除了一切的粉饰和雕琢。你可以被它的任意一个音符所感动,你可以有机会拥有它,你更可以透过它,在记忆模糊的往事中重温曾经的几许柔和,几分情愫……

1.本文的题目是“永恒”,但作者并没有空洞地去谈它,而是从音乐的角度,以具体事例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作者列举了哪些具体事例?

2.第3段中写梅纽因找到擦鞋童时,为什么会“泪水夺眶而出”?

3.第九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全文结尾说:“去除了一切的粉饰和雕琢,你可以被任意一个音符感动,透过记忆模糊的界限来重温某些温柔的瞬间……”你有过这种情感体验吗?请描绘出这样一个让你感动的“瞬间”。(50个字左右)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