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

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入武关,至长安,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贯不悦,其赏抑:阻止

B.平仲在京师适:正好

C.采药者莫能至度:估计

D.朝廷下诏物色求之数:多次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然关中豪杰皆推不似人君

B.而虏夜徙去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解纵所乘骡然后求谋臣

D.速若奔马吾无意于人世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平仲年少气盛,有不媚权贵的性格特征,在平顶睦州盗贼后,更是引起了童贯的嫉妒,结果未见到皇帝,也没有得到奖赏。

B.姚平仲奇袭金兵未获成功,但文中写他“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表明作者对他壮举的肯定,“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又表示了作者的惋惜。

C.文中写姚平仲在兵败后,“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以及“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都增添了文章的传奇色彩。

D.作者在客观记叙中写了姚平仲一生重大的事件,勾勒了他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富有传奇的人生经历,同时饱含了自己对这位“失败英雄”的赞美、同情、惋惜和仰羡之情。

4.把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

(2)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