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材料二  李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理学,甚至还十分敬佩明朝理学代表王阳明,他真心接受王守仁的“良知”说,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良知”。                                            

——《中国儒学史》

材料三  诸子虽学,未尝以闻道为心也,则亦不免士大夫家为富贵所移尔矣,况此而为汉儒文附会,宋儒之穿凿乎?又况继此而以宋儒为标的,穿凿为指归乎?人益鄙而风益下矣!无怪乎其流弊至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形若狗彘也。            

——《初潭集》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一中“习惯所崇奉的秩序”在李贽所处时代具体体现是什么?(2分)针对时代弊病,李贽提出怎样的主张?(6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反感和谴责的对象实际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二、三,概述李贽的主要主张与传统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2分)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李贽的思想有何积极意义?(4分)

高二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