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5月27日,威尔逊在华盛顿的一次演说中就宣称:“世界有摆脱构成侵略的起源和不尊重各民族与国家权利的一切扰乱和平因素的权利”。

——戴维·安德森《伍德罗·威尔逊》

(1)根据材料一,试举两例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影响世界的重大战事证明此观点。(4分)

材料二  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是修正主义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赔款、波兰走廊(穿过普鲁士的狭隘的出海口,据条约划归波兰)、对于武装部队的限制以及把讲德语的地区从祖国划分出去等做法,是不会被永远忍受下去的。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墨索里尼认为,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上去,我就不得不在一周中从埃塞俄比亚撤退。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和意大利侵略采取行动的共同原因。(4分)

材料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阿基里·艾里依认为:“……两极体制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的机制。毕竟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由于两大对立阵营间可能爆发战争的唯一形式是核战争,而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在一场核战争中毁灭自身及其盟国,因此‘恐怖的平衡’就变成‘长期的和平’”。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为“长期的和平”所作出的积极努力。(4分)

高二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