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与诸将连营而进,据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欲退师。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庆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魏将尔朱荣等众号百万,挟魏帝来攻元颢。颢据洛阳六十五日,凡所得城一时归魏,庆之渡河守北中郎城,三日十一战,伤杀甚众。荣将退还,时有善天文人刘灵助谓荣曰:“不出十日,河南大定。”荣乃为筏济自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颍被禽。庆之马步数千结阵东反,荣亲自来追,军人死散。庆之乃落须发为沙门,间行至豫州,州人程道雍等潜送出汝阴。至都,仍以功除右卫将军,封永兴侯。

大同二年,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多所全济。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曰武。

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选自《南史·陈庆之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B.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C.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D.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2.下列对文中方框内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一般是古人成年时所取,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大通是梁武帝萧衍的年号。年号是汉武帝首创,有些皇帝所用年号不止一个。

C.除有任命、授予官职之意。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征、辟、领、拜、封等。

D.谥即谥号。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赐谥一般由礼部主持,需得到皇帝的同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事君恭敬谨慎,梁武帝下棋通宵达旦,随从中只有陈庆之不睡,一听到呼叫就立即到达。每次接诏书敕令,一定先洗澡再拜受。

B.陈庆之智勇双全,每战必胜。涡阳之战,他准确分析敌我形势,巧用计谋,打破敌军。与尔朱荣之战,他连战连捷,以数千人大败敌人百万之众。

C.陈庆之关心民生疾苦。豫州饥荒,庆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救活了不少人。百姓感念他的恩德,上表朝廷要求为他树碑颂德。

D.陈庆之生活节俭朴素,体恤士兵。他不穿绫罗绸缎,不贪图歌舞享乐,只骑一般的战马,善于安抚军士,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拼死效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2)荣乃为筏济自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颍被禽。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