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善 借

①葡萄藤借木竿,盘环而上,繁衍生息;鲲鹏借巨风,以升万里,行至南海;明月借日光,照亮黑夜,皎辉如练。万物因借而生。荀子云:“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借,能让你从平凡走向卓越,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善借”的人,能够抓住灵感与时机,助自己走上人生巅峰,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在他孤身拼搏到40岁的时候,成为一个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黯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条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邮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条货船,将之改成邮轮出租,几年之后,他拥有了自己的船队。靠这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自己没花一分钱,却最终坐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

③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在大帐之内出谋划策,我比不上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萧何;率领百万之众,打仗攻城,我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的才智,最终取得了天下。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若不借刘邦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怀和高妙的用人智慧,恐怕他们也很难有所成就,在史册上也难以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一个成功的团队必然是“善借”的,他们会互相借力,团结协作,成就彼此。

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民族要想强盛并保持不衰的活力必须“善借”。大和民族就是一个“善借”的民族。早在公元8世纪,日本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实行“大化改新”,才有了日本文化的灿烂;近代日本在亚洲各国中最先学习西方文明,并积极推行“明治维新”,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二战后,又引进欧美先进技术再次崛起。可以说,日本是搭别人的“东风”走向辉煌的。然而,与之一海之隔的大清王朝,幅员之辽阔,经济之富庶,文化之繁荣,国力之强盛,放眼世界,无出其右。但正当世界各国革新运动风生水起之际,各种先进技术横空出世之时,清政府却没有借大好之势,取外力之精华,除旧革新,发展自身;反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排外,愚昧保守,不思进取,最终落得“山河破碎”的下场。“善借”才能有进步,故步自封注定失败。

⑤我们所说的“借”不是乱借,不是无原则地全盘接收,不分良莠;也不是借他力而己不为,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外来力量”之上。外物固然可以凭借,但谁也不知道支撑你的拐杖什么时候会折断,你所站的平台什么时候会倒塌。在此种情况下,还是要凭借自身的努力,才是正道。

1.阅读全文,完成填空。

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1)“善借”助个人走上人生巅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请选出下列不适用于选文的论据(      )

A.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 《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与鲨鱼的搏斗中,他用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和智慧,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C. 田径场上,运动员借助长竿一跃而上,在半空中尽力舒展,全力跃过目标高度。

D. 一位国企老总这样说:“管理者要抱着谦卑的态度征求大家的意见,随时留意各方善意的批评,纳众言方能得人心,得人心方能得人智,得人智方能成大事。”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