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物种起源〉绪论》片段,完成小题。

(1)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2)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我开始观察的时候,便觉得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会给了解这个难解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结果没有使我失望,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1.对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A. 自然学者得出这结论是因为存在生物的胚胎关系、地理分布等事实。

B. 由于结论的根据不充分,作者在文中认为“这样的结论”是错误的。

C. 作者在“很有根据”前加了“即使”,是委婉地表示结论没有根据。

D. 人类无法说明世界上无数物种何以具有如此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

2.对第一段的论述,分析正确的项是

A. 自然学者们只在狭隘的范围里研究物种变异的原因。

B. 啄木鸟的构造适应捉取树皮下的昆虫,是不合理的。

C. 槲寄生的种子传播绝对需要某几种鸟和昆虫的帮助。

D. 动物构造和植物习性两方面都是采用举例法来阐述。

3.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和成效分别是什么?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