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借助)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限制、约束)。中国乃不国矣。

—— 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郑若曾的海防主张与春秋战国时期哪位军事家的什么思想类似?遗憾的是,明清以来中国却出现了一种有“海”无“防”的局面,这导致哪一列强轻易打败中国并迫使清政府签下割让香港岛的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局面的出现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何联系?

(3)综上所述并联系当今局势,请谈谈你对“海防”的认识。(至少两点)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