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材料三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唐太宗与明太祖对待丞相方面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职权和地位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评价唐朝、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高一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