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从维熙忆孙犁:他不是东摇西晃跳摇摆舞的作家

王  波

作家从维熙把自己能想起来的上世纪50年代作家的名字,挨个敲进电脑,打算为他排个队,然后从历史的角度严格筛选。

结果他无奈地发现,电脑屏幕上只剩下两个名字——沈从文和孙犁。只有他们“从人格到道义,从文学到生活,都是非常完美的”。

上世纪50年代,孙犁作为天津代表,参加在北京召开的批判作家丁玲的大会。在会上,他以有病为由保持沉默。在当时的情势下,这无疑需要胆识和勇气。

当年在延安时,毛泽东读了刊登在《解放日报》上的《荷花淀》后,在报纸边上写下,“这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解放后,人们才知道,除了作品“有风格,,,在为人处世上,孙犁也有自己的风格。

1949年,进了城的孙犁开始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他亲自坐着报社的大马车,把困顿在半路上的妻子和一双儿女接到天津。这件事至今为不少与会者津津乐道。而当年孙犁到北京参加文联大会时,受到大会主席的特别表扬,因为孙犁进城后不与农村的妻子离婚,成为作家中的模范。

对于权力和名利,孙犁似乎_向敬而远之。

天津市作协和文联都曾给孙犁留有位置,但他哪儿也不去,一直在《天津日报》工作,前后经历了十几位总编。孙犁曾告诉老友、天津市文学工作者协会首任主席鲁藜,“我干不了这个(指天津市作协主席)’’。

在孙犁的忘年交卫建民的记忆里,孙犁“不出席各种各样的会议,不参加名目繁多的活动,不接受各类媒体特别是电视台的采访”。

在家里,女儿曾问他:“《荷花淀》是怎么写出来的呀?”

孙犁只是淡然回答:“那时候延安刚刚整完风,人们还不怎么写。再有,那个地方历沙很大,见不到这些东西(指淀水荷塘),所以就感觉好。”

对送上门的荣誉,他拒不接受。他经常收到一些入选各种“名人录”“名人大辞典,的来函登记表,但从不予理会。晚年,很多人找他当顾问和名誉顾问,他则能推就推,只是在诗里自嘲,“小技雕虫似笛鸣,惭愧大锣大鼓声’’。

孙犁自喻为自织罗网的蜘蛛,“面壁南窗,展吐余丝”,并在晚年自作的《无题》诗里写道:“不自修饰不自哀,不信人间有蓬莱。冷暖阴晴随日过,此生只待化尘埃。”

然而,这并不意味他只躺在自己罗织的那个小天地里,躲避世间风雨。

1954年,由两个“小人物”引发了全国开展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眼看学术问题向政治斗争演变,在与张德育聊到这一问题时,一直慢声细语的孙犁猛地一挥手,大声吼道:“打不倒!”

在一些研究者看来,孙犁的愤怒一方面来自他对《红楼梦》的热爱,另一方面来自他对文学“艺术性”的深刻理解及实践。作家汪曾祺生前曾说,孙犁是少数几个懂得文学“艺术性”的作家中的一个。

“一个人,应该有点卓然而立的精神。”诗人臧克家生前曾有这样的论断,他认为敢于抨击文坛不正之风的孙犁“就具有这种卓然而立的精神”。他曾当面告诉孙犁:“你是敢于直抒胸臆,顾忌较少的,这一点你走得比我还远一点。”

饱经风霜的孙犁,晚年有不少时间躺在病床上,但这并不影响他连续两届被推举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在女儿看来,这是党和人民给予一位布衣作家的崇高荣誉。

孙犁在2002年7月11日离世。他去世后,不仅参加追悼会的人多,悼念文章也很多,而且持续有人写。

“孙犁很纯粹,不是受风风雨雨影响,东摇西晃跳摇摆舞的作家。”78岁的从维熙说,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个年代的作家只有孙犁和沈从文能在历史里遥相呼应。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相关链接:

①莫言:按照孙犁的革命资历,他如果稍能入世一点,早就是个大文官了;不,他后年生偏偏远离官场,恪守文人的清高与清贫,这是文坛上的一声绝响,让我们后来人高山仰止。

②贾平凹:孙犁敢把一生中写过的所有文字收入书中,这是别人所不能的.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经历了各个时期,从青年到老年。能一直保持才情、作品的明净崇高,孙犁是第一人。

③“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也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品.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攫取了孙犁人生和创作上的若干片段.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在文学创作和处世态度上都极具风格的文学家形象。

B.《荷花淀》读起来感觉之所以好.是因为那时的延安风沙很大.见不到淀水荷塘;也是因为那时候的文学作品不多.

C.汪曾祺,莫言等众多作家对孙犁的评价.让人真切感受到孙犁崇高的人格魅力以及在文学艺术上的坚守。

D.正是因为孙犁是一位“不受风风雨雨影响,东摇西晃摇摇摆摆的作家”.所以他才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布衣作家。

E.孙犁告诉老友鲁黎“我干不了这个(指天津市作协主席)”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干不了领导工作。
2.从孙犁的“自嘲”“自喻”和“自作”的《无题》诗,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4分)
3.诗人臧克家认为孙犁具有一种“卓然而立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文中有何具体表现?请概括作答。(6分)

答:
4.在从维熙看来,上世纪50年代的作家里,“只有孙犁和沈从文能在历史里遥相呼应,结合所学过的《边城》,从两人的相似之处谈谈从维熙这样说的理由。(8分)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