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注]: 2018年至2020年为预测数据。

(数据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二:

“我国现有K12阶段(即幼儿园——12年级)人数约1.8亿,游学、夏令营参与比例预计在5%左右,近1000万人次。预计三年内,参与比例有望超过10%,前景广阔。”携程旅游日前发布的《2017—2018年度中国游学旅行报告》称,“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热衷去国外参加游学;营地类旅游,2018年预计规模达到100万人次,收入超过300亿元。”报告还指出,“游学业务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增长”。 同时,价格更亲民的国内游学的增长率是出境游的2倍以上,达到120%,人均团费在4200元左右。“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游学,孩子的游学年龄都向低龄化发展。”携程游学平台负责人张洁说,“用户数据显示,20l7-2018年度,用户初次体验海外游学平均年龄在12.1岁,初次体验国内游学平均年龄在8.8岁。相比2015—2016年度分别下降0.8岁和1.2岁。” 

(摘编自《暑期游学,如何游学兼得》,《人民日报》2018年8月11日)

材料三: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些项目游而不学,只在普通旅游产品上打上“游学”标签,价格立即水涨船高;一些项目走“奢华路线”,吃大餐,住豪华酒店,甚至安排奢侈购物,完全复制成人游“套路”;一些项目以体验名校、提高外语能力为幌子,实际上就是带孩子转转校园、跟外国人聊聊天;一些组织机构资质堪忧,项目设计粗糙,隐含安全风险……各种项目良莠不齐,游学乱象令人担忧。而家长即便感觉“被坑”,也很难维权。其实,游学的目的在于增长见识、提升素质,精髓在于“浸入式”体验风土人情、吸收文化养分。真正的游学应该包含多元教育元素,有专业课程设置、教学任务或研究课题,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欧美国家成熟的营地教育传统、研修游学机制,目光聚焦于帮助孩子打开眼界、提高素质,而非钻进钱眼里。 

(摘编自《莫忘海外游学的“初心与远方”》,“新华网”2018年8月8日)

材料四:

当下的研学旅行发源于古时的游学。春秋时期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杏坛讲学,修订六经;唐代李白年轻时便走出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古人通过学习与游历的融合,增长见识、锻造坚韧意志、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正如严复所说:“大抵少年能以旅游观览山水名胜为乐,乃极佳事。因此中不但怡神遣目,且能增进许多阅历学问,激发多少志气,更无论太史公文得江山之助者矣。”研学旅行的概念最早于2013年由国务院提出,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研学旅行首次由多部门联合发文落实推进。研学旅行是指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目前,我国研学旅行尚处于起步阶段,关注度已逐年升温。

(摘编自《研学旅行:孩子“走出去”  知识“记下来”》,“人民网”2018年8月1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游学目的统计”统计图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游学的目的主要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外语语言能力、锻炼独立自主能力等。

B. 从“我国参与游学用户规模”统计图可以看出,从2016年到2020年,不论是游学用户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呈上升趋势。

C. 从携程旅游的统计看,游学活动呈现以下特点:增长速度快、国内游学增长率高于出境游、游学年龄较往年有降低的趋势。

D. 从材料三反映的现状来看,目前的游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价格高昂、重“游”不重“学”、组织机构的资质不过关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携程旅游所说的“前景广阔”是指游学等项目能带来经济效益,这种较强的诱惑力无疑会给游学项目的开发、研究提供动力。

B. 造成“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游学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组织者或旅游机构的做法与游学应有的形式大相径庭。

C. 2013年国务院提出与古人游学有某种相似性的研学旅行概念,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学校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

D. 政府发出文件对研学旅行的形式提出了建议,指明了方向,但只有完善与研学旅行相应的配套机制才能保障研学的目的和实质。

3.阅读以上四则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就如何规范游学谈谈你的建议。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