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宣统末年,国民革命革到了苏州,清廷在江苏的最高行政长官程德全也起来革命了。他命衙役准备了一根长长的竹竿,到大堂屋檐下,手起竿举,挑落了几块檐瓦。巡抚衙门前,立即挂起了“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招牌。程德全宣布,革命成功!清廷江苏巡抚大人,立马成了民国的总督。

材料二 1924年初,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革命虽号成功,而革命政府所能实际表现者,仅仅为民族解放主义。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辛亥革命时的一个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当时的“情势”。

(3)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认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旧三民主义中有何体现?

高一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