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各题。

何谓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它不变更执政者,平和有序地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与此相应的 ,还要变革阻碍社会前进的各项制度。改革既不同于改良,也不同于革命。“革命”常常是为了推翻政权。我们不是,我们是巩固政权,改善政权。当下在中国已不存在势不两立的、你死我活的两大对抗的阶级和阶级冲突。我国也曾有过“改革是革命”一说,这是比喩,是从强调改革的艰巨性和深刻性这一角度说的。我们也不是改良主义。改良主义是在尖説的阶级矛盾面前,不去触动统治阶级一根毫毛,麻痹被压迫、被统治阶级。正因为中国的改革既不同于改良,也不同于草命,才有必要建设一门全新的改革学。

改革学是以改革为研究对象、探讨改革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说,是研究改革的目的意义、战略战术、经验教训、演化历程、评估标准以及中国特点的学科。 改革涉及的面很广,至少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以及这几个方面的结构、机制、规范、法律、道德、理念、政策、管理方式等内容。 改革学理论的学科化是改革和继续改革成功的先声 。 改革学理论的滞后和缺失,也会使得改革事业的某些方面出现短板 。

改革学应当研究中国改革的起点。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号角,提出:“适应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 ''把改革开放提到“方针”的高度,这也是第一次。 会议要来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 就在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紧锣密鼓开会的时候,寒冷、饥饿、困苦的安微省凤阳县凤梨人民公社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冒着生命的危险按下手印,将土地分日到户,实行单干 。 小岗村的改革,让中国改革有了“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评价。

改革学应当研究改革的历程。 中国 40 年的改革是一以贯之的,先后经历了酝酿起步和局部试验、全面展开经济体制改革和探索政治体制改革、治理整顿、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五个阶段。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 。 究竟应当如何划分为好,是改革学题中应有之义。 也许后人会把五个阶段合而为一,甚至会把这 40 年当作百年、千年大阶段中的一瞬而一笔带过。 但是,生活在改革时期的人不可以浑浑然,应当理得一清二楚。

中国的改革开放由于遵循了客观规律,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商品生产和流通市场化程度已达80%以上;中国已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的工业化综合指数达到了 80%以上,实现了从半工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变;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实现了从闭关锁国到全面开放再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转变 。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要不发生战争,都要紧紧地国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心一意摘建设。一句话:中国社会步入了向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

(摘编自邓伟志«“改革学''刍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改革的原因是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发展,中国的各项制度阻碍社会前进。

B. 中国改革是为了巩固和改善政权,不变更执政者,变革平和有序,不同于革命。

C. 中国改革与改良主义的不同在于在尖锐的阶级矛后面前敢于触碰统治阶级利益。

D. 中国改革必须有改革学理论先行,理论的滞后和缺失会给改革事业带来不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提出中国改革的性质,为下面指出改革学建设的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

B. 文章从起点和历程两方面阐述了改革学应研究的内容及研究这些内容的必要性。

C. 文章第三段的两个事例分别指出了、 中国改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个起点。

D. 文章最后以排比句式,采用四个“实现了” ,概括了中国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中国改革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所以改革要充分考虑民众期待。

B. 改革学的建设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探讨改革规律,使中国改革步伐更加稳健。

C.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不可能脱离世界而独自发展 。

D. 只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位不变,中国就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谋发展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