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委员会发布的《互联网金融网站漏洞分析报告》数据,在检测分析的1529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网站中,共发现漏洞7210个,其中高危漏洞451个,占比6.2﹪,中危漏洞3395个,占比47.1﹪跨站脚本,PHP版本官方不提供安全补丁和SQL注入成为排名前三的高危漏洞。这些漏洞不仅能窃取网站用户的密码等私密数据,还可能损害数据库的完整性和暴漏敏感信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犯罪活动日益呈现出网络化,高科技和快速敏捷化的特征。此外,一些内部从业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也可能会从内部窃取数据或越权操纵,导致安全堡垒从内部被攻破,内外安全问题夹击,使得金融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和挑战。

材料三:

《2017中国移动消费者调研》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受访者确认,企业正在搜索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并向第三方提供此类个人信息。企业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收集及并向他人提供消费者信息,导致用户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垃圾短信,网络诈骗等行为层出不穷。

联系方式,通讯录泄露最为普遍。消费者向企业提供的个人信息中,最为常见的是联系方式,近四成用户向企业提供其电话号码,位列第一,约三层用户与企业分享名字,地址和邮编地址信息。

霸王条款是信息泄露“主凶”,包括涉及APP安装的霸王条款。总体来看,来阅读却接受隐私条款的用户高达八成,34%的用户表示总会在没有阅读的情况下接受条款。从不同年龄阶段来看,年轻人更易在没有阅读的情况下接受条款。调查中受访者普遍认为,大多数消费者接受条款却未阅读的原因,并非其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薄弱,而是企业的服务只能接受其条款情况下才能使用,消费者为使用服务不得不接受条款。

材料四:

目前我国个人信息数据的保护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法无“明”权,保护零散。我国目前对公民个人信息权利的保护始终是依附在隐私,网络安全等领域进行保护,尚未形成法定的独立权利,这直接导致相关保护规范力度不足,措施不够。大多是概括性,原则性的规定,执行力非常缺乏。二是侵权普遍,维权困难。有专家形象地将目前消费者个人信息被侵犯的环境比喻为“温水煮青蛙”。在企业大量不同程度地违法采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环境中,消费者不但难以知晓有哪些规范能够支持维权,甚至都难以知晓自己被侵权。三是一些“实名制”规定有漏洞。目前,各种“实名制”相关规定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地方的规定甚至成为授权企业过度采集信息的合法依据。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信息安全市场规模从2012年到2015年间增速波动较大,2016年后则相对稳定。

B. 我国信息安全市场规模呈现不断扩大趋势,预测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14.88亿元。

C. 2016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类型前三位是流氓行为,资费消耗和恶意扣费,占比超九成。

D. 2016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类型借手机病毒,恶意软件窃取用户信息总占比不到一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况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互联网金融平台网站的高,中危漏洞占比超五成,这些漏洞能窃取网站用户密码,损害数据库的完整性和暴漏敏感信息。

B.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金融犯罪活动呈现出新特征,金融业信息安全可能面临内外安全问题的双重威胁和挑战。

C. 大多数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意识薄弱,总会在没有阅读的情况下接受条款,以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垃圾短信层出不穷。

D. 由于企业大量不同程度地违法采集使用个人信息,消费者连自己被侵权都不知晓,更别说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正当权益。

3.针对我国目前个人信息安全的挑战,重点要解决哪些方面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