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 年 3 月 26 日,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在浙江省嘉兴市下辖的平湖市乍浦高级中学基础上揭牌。“今天是一个平湖,明天 N 个平湖会出现。”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表示,这种直奔高考目的“玩法”在杭州以及浙扛是走不通的。因为浙江人文底薄比较深厚,特别是老百姓比较理性。最为重要的是浙江在“ 2006 年启动了高中课程改革”, 2012 年开展高中选修课改革, 2014 年列为全国两个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正往世界教育潮流方向迈进,不会向“高考主义”妥协。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二认为,今天的衡水中学不是第一个阶段的衡水中学,应该辨证地看待。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2017 年 4 月 12 日)

材料二:

在舆论场中,衡水中学模式被热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大量农家子弟、来自小城镇的学子,凭着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扎根、攒钱买房、娶妻生子,成为中产,这就是“城一代”。当年为了考入大学,“城一代”的高中生活异常单调与辛苦,各种刷题,各种自我磨砺,或者说,他们就是从家乡的“衡水”走出家乡的,现在回忆起来也未必感觉美好。类似于“钟摆效应”,一部分“城一代”并不希望他们的子女复制他们的中小学生活,贬抑衡水中学就是这种心理的投射。

其次,对衡水中学的褒与贬,与其说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种不同教育理念的冲突,不如说是分处不同阶层或身处不同发展阶段的群体的利益诉求冲突。对于贫困家庭子弟来说,高考一张卷考语数外理化生是最理想的安排,成本就是课本与习题册的花费,然后必要的天赋与勤奋就可能解决问题。但对大城市的孩子来说,从小就有机会接受音乐、美术等教育。这类教育的成本就高了,置办乐器与美术耗材所费不菲,延请专业老师指导训练费用更高。如果大学录取高考分数只是参考,看“综合素质”,他们更有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中国还有不少的贫困家庭子弟,他们还需要通过“衡水”考上大学改变命运,这是衡水中学存在的基本理由。

(摘编自《南方周末》 2017 年 4 月 6 日)

材料三:

2000-2010 年城乡高等教育发展概况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适龄人口的数据根据历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整理得出,在校生数据根据历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材料四:

应试教育的缺陷众所周知,但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不能仅有高悬头顶的理念做支撑。即便应试教育被口诛笔伐,许多学生还是挤破头也要挤进那些“超级中学”的天门,不是因为喜欢应试教育,而是它寄托了改变命运的梦想。在城乡、地区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的情况下,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触及优质教育资源,单方面高谈素质教育的种种好处,容易给人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时代培我们提出的课题,远不只是“衡中模式”,还有席卷各地的“择校热”、学龄前儿童的“幼儿园大战”等等。何以解忧?唯有全面深化改革。如果高校招生的途径不再只有考试这个独木桥,那么任何强化应试导向的教育模式都将门可罗雀。如果没有“超级学校”,没有“顶端优势”,那么谁也不会为挤入名较而发愁。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素质教育就会硬气起来。

(摘编自《人民日报》 2017 年 4 月 12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高考改革的先行者,浙江不会仅仅把目标定位在迎合高考,也不会简单照搬“衡水模式”。

B. 为了考入大学,“城一代”的高中生括很辛苦,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复制自己的中小学生活。

C. 从整体上看,农村的高等教育适龄人数在下降,而城市的高等教育适龄人数则先下降后上升。

D. 从农村和城市高等教育的在校生、毛入学率等数据来看,高等教育在城乡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大学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录取依据的话,贫困家庭子女将无法通过高考改变命运。

B.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仍然不够均衡,这就给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带来了很大困难。

C. 之所以许多学生拼命想要挤进“超级中学”的大门,是因为当前的上升通道还缺乏多元与公平。

D. 材料一重在分析“衡水模式”的弊端,材料二、四重在分析“衡水模式”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衡水模式”遭到贬抑的原因。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