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与山东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大队联合开展的科研攻关,不仅成功研制出耐240℃高温水基钻井液体系,还于近日在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GR1井被成功应用,有效助力我国干热岩勘查实现重大突破。

保证在近4000米地下高温条件下钻井液性能稳定,这不仅是高温井钻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还是实施干热岩等清洁能源调查与深部地球探测的关健技术问题之一。

在处理GR1井事故过程中,技术人员将原钻井液换为耐240℃高温钻井液,钻井液的防塌性能显著提高。同时,该钻井液体系在236℃高温下性能稳定,未出现明显增稠及减稠现象,具有优良的抗高温流变性能,悬浮、携带能力强,高温条件下护壁效果显著。这充分验证了耐240℃高温钻井液优异的高温流变性能和良好的护壁性能。(摘编自熊正强《我国干热岩勘查实现重大突破》,《中国矿业报》2017年9月20日)

材料二:

中国属于地热资源丰富的国家,开发潜力巨大。地热能作为清洁能源中的一支,也得到了“十三五”规划的重视。所有的地热资源当中,最具潜力的恐怕要属干热岩型地热。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干热岩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与其他清洁能源相比,干热岩能够实现稳定、可靠且安全的能源供应。但也有专家认为,由于技术、设备等原因,我国对干热岩的开发利用仍尚待时日。

干热岩是一般温度大于200摄氏度,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干热岩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理论上随着地球向深部的地热增温,任何地区达到一定深度都可以开发干热岩,因此干热岩的资源潜力非常巨大。但是,由于技术和手段等限制,我们现在开发利用的千热岩专指埋深较浅、温度较高、有开发经济价值的热岩体。

开发干热岩资源的勘探主要是通过物探与化探等手段,找到干热岩体。干热岩开发主要是通过打井。注水井和生产井数量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异,井的配置方式有两井模式、三井模式、五井模式等。据了解,根据各国试验站经验,一般采用一口注水井、两口生产井的三井模式。(摘编自《向地球深处要清洁能源干热岩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中国科学报》2018年1月5日)

材料三: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松辽盆地实施的科学钻探突破7018米,钻穿了白奎纪底层。在地层4400-7018米的深度地层范围内发现了150℃一241℃高温干热岩体和2层高放射性异常岩层,揭示了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地热开发应用潜力。

增强型地热系统是通过水力压裂等工程手段,在地下深部低渗透性高温岩体中形成人工地热储层,从而长期经济地采出相当数量热能的人工地热系统。其原理是从地表往深埋地下的干热岩体中打一眼井(回灌井),封闭井孔后向井中高压注入温度较低的水产生高的压力,在岩体致密无裂隙的情况下,高压水会使岩体大致垂直最小地应力的方向产生许多裂缝。

若岩体中本来就有少量的天然节理,这些高压水会使之扩充成为更大的裂缝。随着低温水的不断注入,裂缝不断增加、扩大、相互连通,最终形成一个大致呈面状的人工地热储层。在距回灌井合理的位置处钻几口井并贯通人工地热储层,这些井用来回收高温水、汽,称之为生产井。

注入的水沿着裂隙运动并与周边的岩石发生热交换,产生了高温高压水或水汽混合物。从贯通人工地热储层的生产井中提取高温蒸汽到地面后,通过热交换及地面循环装置用于发电和综合利用。利用之后的温水又通过回灌井注入到地下干热岩体中,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摘编自《来自地球母亲的温暖—干热岩》《新华网》2018年5月3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耐240℃高温钻井液在处理GRI井事故过程中的成功使用,充分验证了其护壁性能的良好和高温流变性能的优异。

B. 干热岩型地热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可实现稳定、可靠且安全的能源供应,优于传统的石化能源和其它地热资源。

C. 要进行干热岩开发,先要通过物探与化探等科学钻探手段,找到干热岩体,然后视不同情况来决定配置注水井和生产井的数量。

D. 人工地热储层最终大致呈面状,其形成依靠岩体本来的天然节理,在注入高压水之后,增加、扩大裂缝,使之相互连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功研制的耐高温性能稳定的钻井液,解决了干热岩调查与深部地球探测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有力促进了我国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

B. 干热岩资源分布广泛、潜力巨大,但受技术和手段等限制,当前主要仅对埋深较浅、温度较高、具有高经济价值的热岩体加以开发利用。

C. 当前开发利用的干热岩埋深“较浅”只是相对而言,我国在青海共和盆地和东北松辽盆地的钻探表明,其埋深一般都在距地面数千米之深。

D. 干热岩开发利用系统主要由回灌井、一个大致呈面状的人工地热储层、贯通人工地热储层的生产井和地面热交换及循环装置几个部分构成。

3.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