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一般认为,中国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这两部分合起来,形成了中国文化。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者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事实正是这个样子。对中国思想史进行仔细分析,衡之以我上面所说的中国文化二分说,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以及十二因缘等等,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不少学者是感觉到了的。梁漱溟先生说:中国人把文化的重点放在人伦关系上,解决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主要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国外一些眼光敏锐的思想家也早已看到了这一点,比如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歌德曾说: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正是这种在一切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我们中国维持到几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存下去。

节选自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按照一般的观点,我们家中的电视、冰箱等电器也可以算作是广义的文化。

B. 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受到儒家影响最深的是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方面。

C. 无常、无我、苦、八正道、四圣谛等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都属于知的方面。

D. 佛教中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文化中的三纲六纪等等是完全对立的东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对中国文化进行分类,再运用举例、引用等论证手法对观点进行论证。

B. 文章举早期佛典中强调“孝”为例,论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不可抗御。

C. 文章认为中国文化包括知与行两方面,并就两方面的相互关系展开详细论证。

D. 文章引用了中外学者的观点,论证中国深义文化是纲纪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立定脚跟,只是因为佛教适应了现实情况做出了某一些伪装。

B. 歌德认为中国人在行为情感等方面和他们完全一样,只是中国人更合乎道德而已。

C. 冯友兰认为基督教文化就是“天学”,佛教文化是“鬼学”,中国文化是“人学”。

D. 中国文化注重伦理道德,在一切方面注意节制,这使得中国得以延续发展几千年。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