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凫绎先生诗集叙

苏轼

①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①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史之不阙文,与马之不借人也,岂有损益于世也哉?然且识之,以为世之君子长者,日以远矣,后生不复见其流风遗俗,是以日趋于智巧便佞而莫之止。是二者虽不足以损益,而君子长者之泽在焉,则孔子识之,而况其足以损益于世者□。

②昔吾先君适京师,与卿士大夫游,归以语轼曰:“自今以往,文章其日工,而道将散矣。士慕远而忽近,贵华而残实,吾已见共兆矣。”以鲁人凫绎先生之诗文十余篇示轼曰:“小子识之。后数十年,天下无复为斯文者也。”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其游谈以为高,枝词以为观美者,先生无一言焉。

③其后二十余年,先君既没,而其言存。士之为文者,莫不超然出于形器之表,微言高论,既已鄙陋汉、唐,而其反复论难,正言不讳,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矣。轼是以悲于孔子之言,而怀先君之遗训,益求先生之文,而得之于其子复,乃录而藏之。先生讳太初,字醇之,姓颜氏,先师究公之四十七世孙云。

注:①史之阙文:史书上有存疑的地方。

1.从后文来看,第①段孔子“今亡矣夫”所感叹的应是(   )

A. 淳厚朴实的美德风气

B. 矢志不渝的执着精神

C. 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D. 超然物外的酒脱性格

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

A. 矣

B. 乎

C. 耳

D. 也

3.关于文中苏轼“先君”的表述,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苏轼的“先君”对于文道的衰亡表达了深深的担忧。

B. 苏轼的“先君”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先见之明。

C. 苏轼的“先君”的话语,表现了他对凫绎先生的高度评价。

D. 苏轼的“先君”为了延续凫绎先生的诗文,对苏轼殷殷嘱托。

4.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5.苏轼对凫绎先生的诗文“录而藏之”,评析此举在当时的现实意义。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