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泛娱乐化”的文化氛围中,“佛系”作为网络流行语不断被人们传播、加工,以自我调侃自我解嘲的方式成为人们的释压工具,也迅速发酵:佛系追星、佛系购物、佛系员工、佛系恋爱、佛系学生、佛系养姓。其实,这种调侃倒也无妨。特别是“90后”一代中,年龄最大的已经年近而立之年,面对已经被上一代占据的差不多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面对别人优越的生活条件,面对自己的“初心”,只好在自信为底色的情绪中调侃戏谑。虽然“佛系”的说法有着些许消极逃避、悲观失望的色彩,但它是强势生活下的弱势群体的心灵自我保护,不是绝对的悲观失望,也不同于灰色调较重的“丧文化”。“丧文化”的符号是“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躺尸到死亡”“颓废到忧伤”。“丧”是不想工作、情绪低落、欲望低下,一切皆空,无所执;而“佛系”是在看似“无执”中“有执”,是“只顾攀登莫问高”“只重过程,莫问结果”,以“无所谓”的态度降低了心理的期待值。也不能把“佛系”青年等同于“垮掉的一代”。虽然和“佛系”一样,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流行语如“葛优躺、宅文化、二次元、小确幸、屌丝”一度盛传,但是无须过度解读和过度担忧。这不是青年一代的自暴自弃,而是负面情绪的自我消解。

“佛系”心态实际指向的是现实物质和精神满足状况与欲望之间的关系。美国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提出:幸福≡效用/欲望,幸福是效用(现实生活状况)和欲望(个人物质和精神欲求)之间的比值。按照这一说法,幸福感的提升,与现实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和欲望的减少密切相关。“佛系”看似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使“佛系”心态的一种可能的发展指向是无欲无求。“佛系”心态发展的另一种积极发展指向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调适。追求心灵的感悟和超越,积极乐观、豁达宽容、忧喜随缘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可以乐观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挑战,放下心态和身段,以理性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百态。

“佛系”是“90后”独特的“叙事方式”,不能苛求每一代都完美,也没有必要耸人听闻地提升到人性堕落的高度。朋友圈的善意点赞、正向鼓励;打车过程中对司机的体谅,堵车时的安静从容;恋爱中对看电影、旅游、洗碗等“小事不争执原则”;网络交友的与人为善,重缘惜缘;养娃不执着于“穷养”“富养”的教条式的争论,不一定都要求孩子“成名成星”;平平安安上班,安安静静下班,工作有耐性,不无原则刻意恭维上司有什么不好?

“佛系”心态也折射了“90后”青年从年少轻狂到“为赋新词强说愁”再到历经沧桑后的成熟。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快、领域多、元素丰富,许多事都是多重的选择,面对一些无关原则和不破底线的小事,不必锱铢必较,多一些大度包容,笑而对之有何不可?

(摘编自张九海《"佛系”心态的三重解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事不争执”、不要求孩子“成名成星”以及工作有耐性,都是“佛系”的表现。

B.“佛系”追求心灵的感悟和超越、豁达宽容、忧喜随缘、敢为人先等积极生活态度。

C.虽然“佛系”是弱势群体的心灵自我保护,但也流露出了绝对的悲观失望的情绪。

D.“佛系”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一切皆空,无所执”,不无原则地刻意地恭维上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论证了“佛系”和“丧文化”“垮掉的一代”的不同

B.文章引用保罗•萨缪尔森的幸福观点意在证明“佛系”心态有助于幸福感的提升。

C.文章依次论证了“佛系”产生的原因、“佛系”心态的意义以及其正能量的表现。

D.文章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人地进行论述,最后对“佛系”这一思想进行了否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佛系”作为网络流行语不断被人们传播、加工,已成为了人们的释压工具.

B.“佛系”是“90后”一代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压力而在自信为底色的情绪中的调侃、戏谑.

C.“佛系”作为“90后”独特的“叙事方式”,反映出了年轻一代人性不断堕落的一面。

D.“佛系”心态折射出“90后”的青年度过不同的人生阶段后逐渐走向成熟的心理历程。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