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馥字祖宣,浚从父弟也。父蕤,安平太守。馥少与友人成公简齐名,俱起家为诸王文学,累迁司徒左西属。稍迁司徒左长史、吏部郎。惠帝幸鄴,成都王颖以故守河南尹。暨东海王越迎大驾,以馥为中领军,未就,迁司隶校尉,加散骑常侍、假节,都督诸军事于渑池。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迁,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馥睹群贼孔炽,洛阳孤危,乃建策迎天子迁都寿春。越与苟蹄不协,馥不先白于越,而直上书,越大怒。先是,越召馥及淮南太守裴硕,馥不肯行,而令硕率兵先进。硕贰于馥,乃举兵称馥擅命,已奉越密旨图馥。遂袭之,为馥所败。硕退保东城,求敏于元帝。帝遗扬威将军甘卓、建威将军郭逸攻馥于寿春。安丰太守孙惠帅众应之使谢擒为檄擒馥之故將也馥见檄流涕曰必谢擒之辞擒闻之遂毁草。旬日而馥众溃,奔于项,为新蔡王确所拘,忧愤发病卒。初,华谭之失庐江也,往寿春依馥,及馥军败,归于元帝。帝问日:“周祖宣何至于反?”谭对日:“周馥虽死,天下尚有直言之士。馥见寇贼滋蔓,王威不振,故欲移都以纾国难。方伯不同,连致其伐。曾不逾时,而京都沦没。若使从馥之谋,或可后亡也。原情求实,何得为反!”帝日:“馥位为征镇,握兵方隅,召而不入,危而不持,亦天下之罪人也。”谭日:“然。馥振缨中朝,素有俊彦之称。出据方岳,实有偏任之重,而高略不举,往往失和,危而不持,当与天下共受其责。然谓之反,不亦诬乎!”帝意始解。

(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一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丰太守孙惠/帅众应之/使谢擒为檄擒/馥之故将也/馥见檄/流涕月/必谢擒之辞/擒闻之/遂毁草

B.安丰太守孙惠帅众应之/使谢擒为檄/擒/馥之故将也/馥见檄流涕/曰/必谢擒之辞/擒闻之/遂毁草

C.安丰太守孙惠/帅众应之/使谢擒为檄/擒/馥之故将也/馥见檄流涕/曰/必谢擒之辞/擒闻之/遂毁草

D.安丰太守孙惠帅众应之/使谢擒为檄/擒/馥之故将也/馥见檄/流涕曰/必谢擒之辞/擒闻之/遂毁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又称郡守,古代州郡行政官,战国始设,秦时设三十六郡,郡守由朝廷直接任免。汉改郡守为太守,年秩二千石。

B.幸,既指得到封建帝王的宠爱,也指封建帝王到某地去。文中“惠帝幸鄹”的“幸”指前者。

C.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汉时的东京、唐时的东京和宋时的西京均指洛阳。

D.振缨,常用为比喻入仕居官。缨,此指系在脖子上的帽带。古人上朝等必正冠,正冠必整好缨,以示礼节之庄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馥年少有名,后受司马氏赏识。周馥少时与友人成公简齐名,初次就被任命为诸王文学。后又被司马颖、司马越委以职任。

B.周馥忧心朝政,情义忠诚恳切。他认为司马越不守臣节,便厉言以对;看到国都势危,便谋划建言皇帝迁都,但未被采纳。

C.周馥遭受诬陷,兵败忧愤而死。周馥因不愿受召先行而触怒了司马越,后又遭受裴硕的诬陷。受众军攻击后,被拘押,优愤致病而死。

D.周馥被诬反叛,华谭竭力直言。元帝认为周馥反叛,华谭为周馥辩白,认为他的不应召应当受到责难,但不能算作反叛。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硕贰于馥,乃举兵称馥擅命,已奉越密旨图馥。

(2)王威不振,故欲移都以纾国难。方伯不同,遂致其伐。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