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部分传统手工艺和创作都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主要体现为后继无人的问题。究其原因,首先,在于部分技艺者有心发展传统文化,但缺乏资金保障。其次,当前多种外来文化冲击着民族文化,很多人对外国的文化更加热衷,对于继承传统文化事业缺乏兴趣。因此,当前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十分关注,但是如何传承以及传承路径都是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目前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包括自然性传承和社会干预性传承,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论证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首先,自然性传承指的是不需要社会性干预,完全依赖个人行为的传承延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很多都是依靠这种方式延续至今,主要为个体之间的言传身教和口传身授。在部分地区,该传承方式早已演变为民间生活的基本形态,比如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但这种传统的方式也存在缺点,不容易被社会熟知,容易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制约等。

其次,社会干预性传承是指在立法机构、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等干预下的传承。该传承方法有许多优点:政府可以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制度的建设,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还有利于提升社会公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这关系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法还存在争议,对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生态和鼓励创新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种非遗文化都是活态的,是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与时俱进,应该利用动静结合的保护措施开展传承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人的智慧和结晶,需要改善传承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真正的传承。

(摘编自赵永华《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发展》)

材料二: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外来文化的入侵,让我国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从精神层面上团结和号召全国乃至全球的中华儿女,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化挑战为机遇,提高文化软实力,进行文化输出,从而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精神财富,还是一种经济资源。人文旅游的发展依托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弄清家底,清楚地知道它们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充分利用其优秀的文化特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得到实际体现。同时,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国人自觉地去保护自己的文化,很多民族和地区可以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自身的发展。

(摘编自李朝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材料三:  

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些地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化适度开发,发展到文化产业行列中,将其文化属性转化为文化产品,有效的进行资本运作,在开发运用中,有的能很好地做到文旅融合,这样不仅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也使非遗得以很好的重视、保护和传承。但有些地区保护非遗同时更看重非遗潜在的商业价值,希望申遗成功后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商业化运作,使非物质文化遗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呈现出消亡趋势。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消费时,商家、企业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过度改造和包装,看似弘扬了民族文化,实质丢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涵,致使非遗失去原貌。

(摘编自奚社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分析》)

材料四:

中国国家级“非遗”省域分布表

注:1.在中国,香港和澳门属于独立的经济域,由于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在此不计算其GDP占比。2.资料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系统(2011);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1年)。

(摘自吴清、李细归、张明《中国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与成因》)

1.下列对材料四中图表信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山东的国家级“非遗”个数在150个以上;山西、广东、河北、江苏、贵州、北京、四川、新疆、福建、湖北、云南等 11 省区的国家级“非遗”个数在100~150个之间。

B.国家级“非遗”空间分布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明显。总体上看,东部多于西部,西部多于中部。浙江、山西、贵州的国家级“非遗”个数在各自所属的区域内均居于首位。

C.国家级“非遗”空间分布同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相关性,如东部的浙江、山东、广东、江苏这些经济较发达省份,其拥有的国家级“非遗”数量较多;中、西部地区也大多如此。

D.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影响国家级“非遗”空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江西、广西、重庆、宁夏等中西部省区只要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能促进国家级“非遗”个数的增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性传承和社会干预性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两种主要形式,前者完全依赖个人行为,后者需立法机构、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等的干预。

B.以个体之间的言传身教和口传身授为主要手段的自然性传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常见方法,它在某些地区已经演变为民间生活的基本形态。

C.非遗保护和传承具有精神财富与经济资源的双重属性。它在精神层面上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和文化的输出。

D.保存非遗面貌,才能彰显非遗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涵。当务之急是要进行有效的资本运作,释放非遗潜在的商业价值,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

3.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改进?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