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从古至今,国家政府实行的政策、举措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影响重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使官僚资本逐渐膨胀。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加强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开发,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促进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52年——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概括材料一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其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高一历史材料分析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