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入戏

瑞河场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文字中,这条长虫一样的村庄摆在山势顿挫的褶皱里。横穿而过的是瑞河,五岭三山收集来的溪水,扑腾奔向瑞河场时安静下来,像乡下人进了城,低眉颔首顺着青条石的河岸,逶迤而行。

我们一群孩子是见不得水的,刚剛立夏,我们早脱得只剩裤衩,溜进瑞河。溜进瑞河不是图清凉,是场东头摆着戏台,看戏得收门票,我们不是不想买门票,因为买不起五分钱的门票。

金黄的小麦已颗粒归仓,白面磨了好几木斗,下半年衣食丰足。田里淡如绿烟的是刚栽下的秧苗。县城戏班何家班的鼓点一声一声敲进村庄,也敲在庄稼人的心坎上。这是庄稼人的闲散时光,他们手里握着小凤仙的戏票,踩着鼓点进场,咂着戏腔离场。

赛神仙呢,这日子。

我们一群孩子心里像猫抓,小凤仙的唱腔就是那猫爪子。

限于地势,戏台搭在东头的石拱桥上,河两岸用围栏围起来,留一口子,守两个年轻后生,画着戏脸,开场前负责收票。

我们潜入河里,但水上也扎了不高的围子。我们游到河中间的一块大石头上,我们盯着水面看,好像小凤仙要从水中走出来一样。事实上,台上的戏我们看不到——一棵茂密的黄桷树挡住了戏台,但台上的戏却倒映在河面,我们盯着河面看,相当于看戏,看戏里的小凤仙。

这急坏了狗剩。狗剩不会水,“旱鸭子”一个,在岸上干急。几声醒脑的开场鼓,幕帘渐开,一女子弱柳扶风,却听得一声绝嗓:

叫一声我的柳郎——

沿河两岸的看客都叫了一声:好!我们人小,跟着喊,好。听得小凤仙又唱: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音儿打颤,小凤仙水袖一甩,恍然风起,有潇潇雨临。回过神,河面寂寂,流水默默。

人儿在台上缱绻幽怨,如泣如诉,我们在河中愁肠百结,唏嘘落泪。狗剩看我们落泪,也跟着哇哇大哭,撕心裂肺,如丧考妣。

狗剩说长大了要娶小凤仙为妻,那样可以天天看戏。我们就笑,等你长大,就是大凤仙了。我们笑过后有些怅然,其实小凤仙比我们大不了多少,我们十二三岁,小凤仙就十五六岁的样子。但我们听不得狗剩那张狂话。

我们初中毕业那年何家班出了点事儿。具体地说是小凤仙出了点事儿。

那一年狗剩读高二。

小凤仙依然在台子上唱:

叫一声我的柳郎——

我们依然在河中的大石块上落泪。但岸上没有了干着急的狗剩。狗剩早蹲在了桥上面的黄桷树上,像一只大鸟栖于浓荫之中。从狗剩的角度只看得清小凤仙的头顶。小凤仙唱得凄切,我们哭得伤心。小凤仙一甩水袖,“咔嚓”一声巨响,我们看见了狗剩,看见狗剩驾着黄桷树枝丫,落到了小凤仙的头上。戏台上顿时乱成一锅粥。何家班停止了在瑞河场的七场演出,连夜把受伤的小凤仙送回县城。

台上傻站着狗剩一人,握着树枝发愣。

传来的消息是,小凤仙颈椎受伤,出院后成了“偏颈”——脖子歪了,这自然是无法登台再唱“叫声我的柳郎——”了。后来何家班敲着鼓点来过几次瑞河场,台上没了小凤仙。我们也没了看戏的兴致,狗剩也考到省城读大学去了。

几年后,狗剩毕业分到县医院。过节回瑞河场,我们惊呆了,跟在狗剩后面的竟然是小凤仙!

胖了。腰粗成水桶。眉眼无波。说话间发出“哈哈哈”的爆响。这哪是我们心中的小凤仙啊。

我们都盯着小凤仙的颈子看,并没有看出“偏颈”啊。

“难为了狗剩娃,天天揉搓,硬是矫正过来了。”母亲说,“为学医,差点断了父子关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美丽的瑞河,为后文主人公狗剩不会游泳,爬到树上听戏,压垮树枝打到凤仙的故事情节作铺垫。

B.“回过神,河面寂寂,流水默默”与“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侧面烘托出了小凤仙唱曲的精妙绝伦。

C.“为学医,差点断了父子关系”,侧面体现了狗剩执著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他对小凤仙“偏颈”负责任的态度。

D.小说描写了一个温馨感人的乡村故事,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等表现了狗剩对小凤仙的一往情深。

2.小说题目叫“入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作品有一种独特的散文和小说的糅合之美,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