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周易》产生的历史渊源最为悠久,可追溯至传说中的伏羲时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周易》由原始的八卦符号演变为六十四卦,直到西周初期卦辞、爻辞才编定完成。《周易》经文的形式和内容确定之后,其象征意蕴与卜筮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同时也逐渐渗透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道德文化观念,但尚未形成一定的体系。真正促使《周易》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的,则是《易传》(十翼)的出现,这也标志着《周易》经典最终完成。

从春秋时期诸多历史典籍中《易》占卜功能的记载、微言义理的发挥,再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蜂出并作、激荡相摩,《易传》堪称先秦时期中国思想之集大成者。当时各家各派之所以重视《周易》,正是从中领悟到了“《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看到了其中深藏的“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内在力量,进而试图贯通自然秩序与人事秩序。也恰恰是《周易》“弥纶天地之道”的这一本质特征,使其在先秦时期包括儒家经典在内的众多典籍之中无出其右,卓然不群。

以“六艺”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了无以撼动的正统地位,兴儒学、重教化的形势则不断把易学推向当时思想文化舞台的前沿。从汉代开始《周易》被尊崇为群经之首,这一地位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经传合编本《周易》作为儒家特別重要的五种经典之一,因其特有的教化功能,满足了汉代政治与文化方面的需要,受到了统治者的大加推崇。汉儒大都精通易学,同时又热衷探讨掺杂以阴阳、五行、灾异思想的天人之学,“借天象以示儆”来劝勉君主,使其怀有忧惧、敬畏之心,《周易》中“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蕴含的天人之道不仅是汉代天人之学内在的思想渊源,同时也关乎汉儒通经致用之术。汉儒通经致用正是建立在深谙《春秋》与阴阳等灾异学说的基础之上的,体现了汉代经学的重要特色。而《周易》通过“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恰恰迎合了汉儒借通经致用而享有干禄地位之资的需要,遂成为他们不断引经立说的理论根据。

(摘编自任利伟《<周易>何以成为群经之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形成《周易》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传说中的由伏羲氏创立八卦的时期。

B.《周易》成为经典,使其从占卜之书转化为义理之学从而具有伦理教化功能。

C.春秋时注重《易》占卜义理功能的发挥,到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则竞相述作。

D.《周易》受到汉代统治者大力推崇,与其作为儒家特别重要的经典地位有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追溯《周易》形成的历史,指出《易传》在《周易》发展史上的地位。

B.文章概述春秋到战国对《易》的发挥述作,认为《易传》是先秦思想集大成者。

C.文章认为汉代易学走向思想文化舞台的前沿,缘于儒家思想取得了正统的地位。

D.文章分析汉代推崇《周易》,一是政治统治的需要,一是汉儒借经义实现致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世社会《周易》被看成卜筮之书,这与《周易》具有巫术占卜功用有一定的关系。

B.《易》能“弥纶天地之道”,借其“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力量就能贯通自然与人事。

C.汉儒糅合天人之道产生的天人之学“借天象以示儆”君主,旨在其心存戒惧敬畏。

D.汉儒推崇《周易》从自身来讲,有借“推天道以明人事”之能为自己谋取俸禄之意。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