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匠心

侯发山

上门提亲的不少,这个来了那个走了,似乎要把春花家的门槛踩断。娘不敢拿主意,说只要闺女满意,她没意见。

父亲早几年去世了,把秤店留给了春花,女承父业,她自然要在父亲的徒弟中物色一个。

父亲生前,选择徒弟十分苛刻,从家风到人品,全方面考察。父亲一辈子也就收了二十来个徒弟,跟春花年龄相仿的八九个,也就是说,春花要在这八九个徒弟中选择一个作为上门女婿,有田青,二贵,吴福,等等。

这是终身大事,马虎不得。老实讲,对田青几个,春花心里也没底,决定考考他们。店铺是祖传下来的,有一副对联,遗失了下联。春花说,谁要能对出下联,算是过了第一关。

上联:老秤一斤十六两。横批:天下太平。老秤是指古时的秤,当时一斤等于十六两,秤杆上每表示一斤就有十六点秤花,每一点表示一两。可别小看小小的秤花,还是有讲究的:七颗星代表北斗七星,三颗星代表福、禄、寿三星,为的是告诫商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横批的“天下太平”是说如斤两不够,必然惹起事端,就不太平了,

田青说,象棋半副二八颗。

二贵说,新春一年十二月。

吴福说,仁德百世万千年。

还有对“上善七句廿一言”、“新婚二人百年合”,等等。

春花没有一个中意的。她虽不知道正确答案,但认为这些下联还缺点什么,没有祖辈要表达的意思。

还有一个徒弟,名叫秋实,平时木讷,老实。他对春花说,师父在世时常说,做的秤一头是货物,一头是良心。所以,我对的下联的是“匠人良心重千钧”。

春花两眼一亮,觉得秋实对的还在点子上。

这只是第一关,春花还要进行第二关的考验,就是微服私访,暗中打听田青师兄弟的技艺。

县城就这么大,用秤来做买卖的就那么多家,这些秤也都出自父亲的徒弟之手。走进一家店铺,春花先看秤,看做工,验精度,然后问问人家秤是谁做的,多少钱买来的。有田青做的,有二贵做的,有吴福做的,也有秋实做的……真不愧是父亲的徒弟,春花愣是没瞅出毛病来。

田青这天来找春花告状,说秋实的老娘舅在临县偃师县城开了一家“赵家米店”,原来生意不景气,在秋实那里订做了一杆秤后,生意做得很是红火。田青怀疑这杆秤缺斤少两,不然,生意不会这么好。

春花便来到偃师县城,通过打听,得知原来这里有六家米店,只有“赵家米店”生意萧条,不知道啥原因,近两年生意特别火爆,大有吞并其他米店的意思。

春花就到店里买了五斤米,私下称了称,竟多出了整整一两!春花向县城的老百姓打听,他们都说,“赵家米店”斤两足,都愿意到这家店里买米吃。

春花又到店里看卖米的那杠秤,看到秤确实出自父亲徒弟之手,因为秤上有祖传的记号——在秤尾处用细铜丝掐上了一个心形图案,之所以这样做,一是用来平秤,二是时刻提醒做秤人和用秤人要讲天地良心!春花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发现这杆秤的心形要大一些,所以,每卖出一斤东西要多出两钱。

春花的脸上洋溢出笑意,心里有了自己的选择。

洞房花烛夜,新房里传出了新郎新娘的悄悄话:

“舅舅说自己生意不好,让我给他做一杆秤,每一斤少两钱。毕竟是自己的舅舅,我想来想去,就把那个图案做大,每卖一斤东西就多了两钱……”

“薄利广销,所以生意就大了……舅舅至今还被蒙在鼓里是不是?”

“嗯”。

“把话挑明也没事,让舅舅明白,做生意,只有心大了,生意才能做大。”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围绕“老秤一斤十六两”和“天下太平”,有意对传统老秤的秤花做了详细的介绍,富有文化的味,又起到为主旨服务的作用。

B.田青知道自己的对联比不过秋实,眼看就要落败,因此特意来春花那边告状诋毁,然而结果峰回路转,他的告状最终反而帮了秋实。

C.春花到偃师县城私访时,先打听,再去买米私下称,最后到店里仔细观察那杆秤,从容而细致,这件事充分地展示了春花的形象。

D.文本最后,写洞房花烛夜春花和秋实的对话,为那杆秤揭开了谜团,也印证了心心相印、有共同追求是成就这段美好姻缘的基础。

2.为什么小说中的重要人物秋实很晚出场?请简要分析。

3.结合文本,谈谈如何理解题目“匠心”。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