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记》把教育的社会功能概括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教育问题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思想资源。对此,我们应始终保持必要的温情与敬意,善于汲取其中的智慧。

教育应以“孝共同体”为载体。“孝共同体”是中国人的家,以孝为本的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从家始,家庭教育以孝道为核心,孝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起点,孝道教育主要是通过家来完成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中国古代教育主要是靠父母的言传身教来完成的,它对于一个人的道德养成与人格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人的家是基于血缘的以尊亲为结构的共同体,家既是生活共同体,又是家风与家教构成的道德共同体。西方是通过宗教来安立人心的,中国古代教育则主要依托家共同体来完成,通过家庭的人文教化来立德树人。家书、家训等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长辈通过家书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等传授给子孙,教给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否则就会受到家规惩罚。家训的形式有训诫、遗训与书信等多种形式,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训有《孔子家语》《颜氏家训》等。

中国古代的孝道教育中,祭祀之礼常常发挥着激发与唤醒人性之善的作用。在中国古代各种礼仪中,祭祀是最重要的活动。祭祀有祈年成、庆丰收及祭奠先人等类型。祖先崇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信仰,是日常要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祭祖活动中“以文化人”的教育意义较为显著。祭祀不仅寄托了对先人的怀念,同时也告诫今人饮水思源、感恩敬畏。祭祀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与生命教育,虽然孩子当时不能真正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但是,为健康成长播下了唤醒的种子。

教育要从童年读国学经典抓起。在中国古代社会,幼教被认为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即所谓的“童蒙养正”。“蒙以养正”是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诵读经典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的童年时期往往记忆力较强,这时,督促孩子多背诵一些蒙童类经典,虽然孩子当时对经典中的道理不全懂,这并没有关系,等到成人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东西就会被激发与唤醒,为孩子一生成长提供无尽的资源。

教育要寓于礼仪之中。礼是中国古代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支撑。国学教育重视“习礼育人”。无“仪”不成“礼”,仪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教化力量,礼仪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与唤醒。中国古代重视仪式感教育,礼仪教育是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于人成长的主要阶段,“志学礼”“成人礼”等都是中国古代礼仪教育的主要形式,“成童礼”教育成童者“怀感恩之心,行孝悌之道”;“成人礼”则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认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毕业礼”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感谢。礼仪教育是一种唤醒良知、激发潜能的生命教育与认同教育,它使人逐渐萌发敬畏感与责任感。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节日中的礼仪教育是中国古代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使一些抽象的价值观变得鲜活起来,过节能够潜移默化激发人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

(摘编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人教育应以家为载体,以父母的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养成道德、健全人格。

B.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家风、家书、家训等殊途同归,构成道德共同体。

C.祭祀活动与礼仪教育均是具有唤醒作用的生命教育,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D.中国传统节日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活的呈现形式,激发了人们的认同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从作用、类型两个方面,论证了祭祀之礼与古代孝道教育的关系。

B.文章最后一段论述了礼仪教育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本质、主要形式及重要意义。

C.文章在论证中国古代教育方式时运用了例证法及引证法,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文章从孝道教育、经典诵读和礼仪教育三个层面,层层深入对论点加以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与中国家教不同,西方通过宗教来安立人心,可见西方人的家庭观念不强。

B.祭祀先人、缅怀先烈,会更好地激发和唤醒人性之善,是很好的感恩教育。

C.读国学经典要从童年抓起,因此,幼教被认为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教育阶段。

D.只有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才能够激发人的文化认同和价值的认同。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