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农庄的播种结构、播种面积、牲畜种类数量、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苏联出现了严峻的农业形势: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1)根据材料,概括1953年苏联出现严峻农业形势的原因。

材料二  1933年美国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凡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同时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这样的举措以至于当时南方流行这样的说法:受过训练的骡子都知道在棉苗之间穿行,就连它们也不会去践踏棉田,这暗喻着做出如此荒唐决定的政府官僚们远远不及骡子聪明。

——摘编自《政府对农业的“哺育”》

(2)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农业调整局的举措反应的实质。材料中“政府官僚们远远不及骡子聪明”的观点,你是否认同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材料三  1978年11月,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79年1的粮食总产量就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的总和。1985年1月,中央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城乡交流。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约瑟特·施琳说,中国向世界证明一代人的努力就可打败饥饿。

(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用一代人的努力可打败饥饿”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在农业建设中你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高一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