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图灵奖得主吉姆·格雷在2007年发表了著名演讲《科学方法的革命》,将科学研究分为四类范式,即实验归纳、模型推演、仿真模拟和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从而提出汀被广泛称为“第四范式”的“科学大数据”新视角。经过10多年的技术发展,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在图像、语音、自然语言等人工智能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自然科学领域,近年来科学家们也紧跟趋势,基于科学大数据驱动的新模式,采用深度学习等新技术,取得了一批重大科学发现成果。多学科、跨领域交叉背景下的科学大数据挖掘分析与知识发现,依赖于构建一套高效、易用、可扩展的科学大数据智能分析软件系统,为复杂数据处理、分析、模式提取和知识发现提供学习模型、算法及开发工具支持。

——(摘编自钟华、刘杰、王伟《科学大数据智能分析软件的现状与趋势》)

材料二:

2012年7月4日,欧洲粒子物理中心通过分析过去两年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实验数据,宣布发现“上帝粒子”;次年,“上帝粒子”预言者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科学合作组织在积累500 PB数据、历时14年模型和系统改进以后,于2016年2月11日宣布第一次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证实了相对论的最后预言;2017年LIGO的3位重要贡献者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环顾当今的重大科学研究装置和项目,无一不是从大科学装置或观测设备中持续不断采集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科学发现。能否有效管理、处理、利用这些数据,将成为我国在新时代下能否取得国际科技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摘编自黎建辉、李跃鹏、王华进、陈明奇《科学大数据管理技术与系统》)

材料三:

作为大数据的一个分支,科学大数据正在成为科学发现的新型驱动力。科学大数据具有数据密集型范式的特点,它具有数据的不可重复性、数据的高度不确定性、数据的高维特性、数据分析的高度计算复杂性等特征。利用大量数据的相关性可取代因果关系和理论与模型,基于数据间的相关性能够获得新知识、新发现。

近年来,我国的大装置诸如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系列空间科学卫星等的问世,为通过科学大数据认知大自然提供了强大的基础。为满足庞大且日益快速增长的科学大数据的应用需求,迫切需要建立一些能够共享数据、算法、模型的开放系统,以此实现对已有数据的科学分析和集成应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7年10月,欧洲航天局“哨兵-SP”卫星发射后,每天获取近2000万条空气污染物及气体的观测数据,其数据获取量是前期任务的10倍以上。按照目前的处理速度,一台计算机需要1200年才能处理完300万景全球卫星影像,而基于云计算设施,可在45天内完成相同处理任务,足见重大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全球范围内大教据蓬勃发展,我国正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科学大数据已成为大数据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于2016年发起的“数字丝路”国际计划,就是要实现大数据汇集、大数据服务、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呈现支撑,形成“一带一路”科学大数据平台。这个为期10年的科学计划,将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监测、灾害风险应对,以及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等提供科学决策。

——(摘编自郭华东《科学大数据——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基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深度学习等新技术后,科学家们在图像、语音、自然语言等人工智能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一批重大科学发现成果。

B.科学大数据是驱动科学发现的新引擎,如果能获取并有效管理、处理、利用科学大数据,我国就会在新时代下取得国际科技领先地位。

C.作为“第四范式”的数据密集型范式基于数据间的相关性获得新知识、新发现,它可以取代基于因果关系和理论与模型的科学研究范式。

D.目前在许多科学大数据研究项目中,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因缺少如云计算设施这样的开放系统,无法及时对获取的海量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集成应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大数据的内容是持续不断增加的实验数据或观测数据,其研究方法向多学科、跨领域交叉方向转变,其应用需求庞大且日益快速增长。

B.当今所有的重大科学成果,如发现“上帝粒子”、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等,全都是通过分析从大科学装置或观测设备中采集的数据获得的。

C.材料三列举中国与欧洲的科学大装置,强调其为认知大自然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基础,意在说明在科学大数据研究中重大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D.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应推进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相互结合,发起“数字丝路”国际计划旨在利用科学大数据为实施这一倡议提供科学决策。

3.以上三则材料在对科学大数据进行分析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